成渝经济网

多部门联合加大海外引才力度 形成“磁铁”效应
2018-01-30 09:06:26    作者:赵兵      来源:人民日报     

    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我国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265.11万人,出国留学完成学业后选择回国发展的留学人员比例由2012年的72.38%增长到2016年的82.23%,形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留学人才“归国潮”,我国对海外人才吸引力显示出强大的“磁铁”效应。

  同时,随着大量“海归”人才回国创新创业,新的问题也随之产生,优惠政策享受难、落户就学办理难、开户融资难、知识产权应用难、政策限制放开难等突出问题成为摆在留学归国人员面前的烦恼和障碍。为此,人社部牵头的18个部委通力合作,多措并举破除留学归国人员创新创业壁垒。

  健全服务体系,优化留学人员回国就业的“软环境”

  某种程度上说,留学人员是否选择回国创业就业,所面临的生活问题并不亚于工作选择上的分量。因此,优异的“软环境”对于吸引留学人员十分重要。

  落户问题是许多留学回国人员的一件“心头事”,户口申请难和国内绿卡申请难等问题,让不少留学人员在回国与否上做着“选择题”,在国内不同的城市之间做着“选择题”。

  为此,公安部会同发改委等部门报请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放开留学回国人员落户限制,取得明显成效。以北京为例,近年来每年吸收留学回国人员落户超过6000人。

  与此同时,我国从2004年开始实施外国人永久居留制度,2015年将7类3647家科研机构纳入申请在华永久居留外国人工作单位范围,并在上海科创中心、北京中关村等地通过取消就业单位类别和职务级别限制、放宽居住时限要求等降低永久居留门槛;同时,对于外籍华人则实行更加宽松的政策和申请手续。

  与落户同等重要的,则是留学回国人员子女入学难问题。教育部在“北上广”等留学回国人员集聚地区进行的专项调研显示,主要存在非当地户籍留学人员子女入学存在“证明难办”问题,办理流程复杂繁琐。为此,教育部将进一步指导各地加快建立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入学政策,减少留学人员子女入学需要提交的证明,简化办事流程。

  政策限制开放难也成为留学人员回国创业的“绊脚石”,比如外籍人员在持有A股方面依然受限。虽然《证券法》《外国人在中国永久居留享有相关待遇的办法》《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等法规政策都对外籍人员持有A股进行相关规定,“但是,能够满足以上成为股权激励对象条件的外籍人才并不多,因此这一政策依然限制了不少海归人才持有A股,尤其是那些回国创业的外籍留学回国人才。”证券行业一位分析师告诉记者。

  另外,外籍人员在申请企业出口资质方面也存在一些限制。“有关部门将继续放宽外籍人员持股、出口资质等方面的限制,进一步研究外籍留学回国创业人员持有A股的方式和途径。”人社部有关负责人说,“要推进简政放权,放宽市场准入,解决市场准入政策与监管政策不衔接的问题,还将优化企业出口资质申请流程,提高监管和服务水平。”

  强化政策支持,搭建留学人员回国创业的“大舞台”

  2009年创办的杨森生物公司在人造血管方面的研究获得了多项国家专利,并且打破了国外垄断。短短几年能有如此发展,与人才政策给力密不可分。

  公司创始人欧阳晨曦说:“在创业阶段,我们获得了人社部回国留学人员创业启动基金支持的重点项目,得到50万元支持,还申请到了武汉市的30万元资金支持,这些对我们创业起步很重要。”

  融资难几乎是所有创业者面临的瓶颈问题,为解决融资难问题,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出台了一些政策措施,欧阳晨曦便是其中的受益者。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政府部门有许多政策性启动资金支持创业者,但由于财政资源有限,这些资金对于很多创业者而言并不足以解决融资难,银行贷款则是更加“解渴”的方式。

  目前,多部门正向解决融资难问题发力。国家知识产权局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工作,2016年,全国专利权在质押项目融资金额超过1000亿元;银监会鼓励各地银行金融机构加大对创业者的资金支持,如浙商银行推出的“创业·助力贷”,用于支持计划或正在创业及转型升级的企业或个人,凭创业计划及营业执照即可申请额度最高1000万元的贷款;科技部联合地方政府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成果转化贷款给予风险补偿,促进金融机构更多利用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方式支持企业融资……可以预料,在多部门合力下,创业者融资将会越来越便捷。

  另外,知识产权应用难问题也正在破题。比如,国家知识产权局大幅增加优先审查的审查资源,2016年共受理有限审查请求13141件,同比增长30.9%;同时,不断完善专利事务服务系统和“专利管家”手机APP服务,提升专利申请便利化。欧阳晨曦便享受到了知识产权转化上的高效率:“我们研发的人造血管正好符合标准,所以产品检测、产品获得临床实验批准、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产品注册申报的时间都大大缩短,抢得了时间先机。”

  加大引才力度,形成吸引人才回国发展的“强磁场”

  “千人计划”专家谭慷,上世纪90年代就已出国,抱着一颗赤诚之心的他,在国家人才政策的感召下,放弃了加拿大国籍,回到家乡山西创业,在山西人才政策的支持下创办了正枫英语,后又创办爱思普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享受了房租、税收等多方面的人才优惠政策。

  如今,他不但自己创业,还积极帮助年轻人创业,并帮助当地政府引进海外人才。提起现在的引才政策,谭慷激动地说:“国家现在的人才政策非常好,‘不为所有、但为所用’的柔性引才机制为高端人才的引进拓宽了渠道,同时引才的范围更广,更有利于全球高层次人才来我国发展。”

  随着国家人才政策的不断完善,引才力度不断增加,越来越多像谭慷一样的海外人才回到祖国怀抱。

  近年来,各类人才项目不断推进,如人社部、教育部、中科院、外专局等部门按照“千人计划”职能分工,配合中组部开展人才选拔、后期服务和政策创新工作;人社部“高层次留学人才回国资助”、教育部“长江学者”、中科院“率先行动‘百人计划’”等引才项目深入开展,取得了新成绩。

  同时,国家鼓励多种形式为国服务。人社部实施的“海外赤子为国服务行动计划”仅2016年就组织吸引各类海外人才回国服务达2万多人次,实现1.4万个项目与人才、资金对接;国务院侨办推动海外华侨华人专业社团组织“海外人才为国服务博士团”来华进行交流、技术指导;欧美同学会开展“千人计划”专家服务团系列活动,新建多家留学报国基地……通过为海外人才搭建的桥梁,人才资源正加速向国内汇聚。

  各地也在积极引才,如山东实施“留学人员来鲁创业启动支持计划”,对处于创办初始阶段的留学回国人员企业给予资金支持;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建立中关村留创园服务资源共享网络平台,挖掘吸引海外人才创业项目,对接政府和社会资源;等等。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强服务和协调工作,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推动留学人员回国服务工作更好更快发展。”人社部有关负责人说。

  本报记者 赵 兵 

责任编辑:胡子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