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成绩单,今年怎么干——
政府工作报告说2018年教育这么干
本报北京3月22日讯(记者宗河)今天,新华社受权全文发布李克强总理代表国务院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3月2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批准了这个报告。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了几次教育?提到教育时都说了什么内容?对今年的教育工作又提出了哪些任务要求?本报记者对此进行了梳理。
在回顾过去五年工作时,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教育事业全面发展”。“扩大科研机构和高校科研自主权,改进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深化科技成果权益管理改革”。“稳步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完善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机制,改革考试招生制度”。“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持续超过4%。改善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提高乡村教师待遇,营养改善计划惠及3600多万农村学生。启动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重点高校专项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人数由1万人增加到10万人。加大对各类学校家庭困难学生资助力度,4.3亿人次受益。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0.5年”。
在对2018年政府工作的建议时,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教育投入继续向困难地区和薄弱环节倾斜。切实降低农村学生辍学率,抓紧消除城镇‘大班额’,着力解决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问题。儿童是民族的未来、家庭的希望。要多渠道增加学前教育资源供给,重视对幼儿教师的关心和培养,运用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对儿童托育中育儿过程加强监管,一定要让家长放心安心。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举办职业教育。推进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导向,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加快‘双一流’建设,支持中西部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大学。继续实施农村和贫困地区专项招生计划。发展民族教育、特殊教育、继续教育和网络教育。加强师资队伍和师德师风建设。要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让每个人都有平等机会通过教育改变自身命运、成就人生梦想”。
此外,政府工作报告还多处提到了与教育相关的内容:
——在“发展壮大新动能”部分提出:做大做强新兴产业集群,实施大数据发展行动,加强新一代人工智能研发应用,在医疗、养老、教育、文化、体育等多领域推进“互联网+”。
——在“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部分提出:鼓励企业牵头实施重大科技项目,支持科研院所、高校与企业融通创新,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应用。
——在“落实和完善创新激励政策”部分提出:赋予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和技术路线决策权。对承担重大科技攻关任务的科研人员,采取灵活的薪酬制度和奖励措施。
——在“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上水平”部分提出:要提供全方位创新创业服务,推进“双创”示范基地建设,鼓励大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开放创新资源,发展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形成线上线下结合、产学研用协同、大中小企业融合的创新创业格局,打造“双创”升级版。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改革,推动人力资源自由有序流动,支持企业提高技术工人待遇,加大高技能人才激励,鼓励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创新创业,拓宽外国人才来华绿色通道。
——在“推进社会体制改革”部分提出:深入推进教育、文化、体育等改革,充分释放社会领域巨大发展潜力。
——在“加大精准脱贫力度”部分提出:深入推进产业、教育、健康、生态和文化等扶贫,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加强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激发脱贫内生动力。
——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部分提出:鼓励支持返乡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科技人员、退役军人和工商企业等从事现代农业建设、发展农村新业态新模式。
——在“推动农村各项事业全面发展”部分提出:完善农村医疗、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务。大力培育乡村振兴人才。
——在“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部分提出:支持社会力量增加医疗、养老、教育、文化、体育等服务供给。
——在“促进外商投资稳定增长”部分提出:全面放开一般制造业,扩大电信、医疗、教育、养老、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开放。
——在“着力促进就业创业”部分提出:今年高校毕业生820多万人,再创历史新高,要促进多渠道就业,支持以创业带动就业。
——在“强化民生兜底保障”部分提出:关心帮助农村留守儿童。加强城乡困境儿童保障。
——在“为人民过上美好生活提供丰富精神食粮”部分提出: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繁荣文艺创作,发展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档案等事业。建好新型智库。倡导全民阅读,建设学习型社会。深化中外人文交流,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
——在“继续贯彻对台工作大政方针”部分提出:扩大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逐步为台湾同胞在大陆学习、创业、就业、生活提供与大陆同胞同等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