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绍兴市上虞区金近小学将文化元素移植到附近的祝温村,使之发生巨变——
一所村小的乡村“文化志”
说起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崧厦镇祝温村,很多人知道它是杭州湾一个“乡村奇迹”。短短20多年,从一片脏乱差的滩涂地变成了远近闻名的新农村“样板村”。村支书杭兰英更是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最近她的先进事迹还入选了“伟大的变革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
而少有人知的是,这座村子的文化也在寂静生长。创业文化馆、文化长廊、信义林建了起来,村民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村里还喊出了“文化公园、人和家园、生态花园、创业乐园”的发展目标。
“乡村振兴既要物质富裕,也要精神富裕。单靠村委会几个没念过多少书的工作人员肯定不行。是村校帮了我们20多年,他们功不可没啊。”杭兰英说。
校园文化,村里同步
何夏寿,浙江省特级教师,在儿童文学教育领域颇有建树。他曾任校长的绍兴市上虞区金近小学,就是杭兰英口中的那所村校。
双方的文化合作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因为何夏寿“笔杆子”好,村里做个规划、写个总结啥的,杭兰英都会请何夏寿帮忙。
2007年,金近纪念馆在金近小学落成,杭兰英参观后立马找到何夏寿:“你们这个馆办得好,能不能帮村里也办一个?”
祝温村只有1800多人口,历史上没出过名人,也没啥特色产业。考虑到多年来村民们的砥砺奋进,何夏寿建议办个“创业文化馆”。
文化馆设在了村委会,记者看到里头正展出“十佳和谐家庭”“十佳孝子女”“十佳好媳妇”等。杭兰英告诉记者,祝温村过去民风彪悍,“小打天天有,大打三六九”,通过评选活动,能够提一提村民的正能量。
这次合作的成功,让村子尝到了向学校“借智”的甜头。学校有校歌,村里也来一首呗。周围的十里八乡,祝温村是第一个有村歌的,何夏寿作的词。至今他对这首歌依然十分满意:“主题是乡愁乡情,歌词带着泥土味,韵也押得好,唱起来朗朗上口。”
从地图上看,祝温村形似一个“大脚板”,设计过校徽的金近小学原副校长李立军几易其稿,给村里设计了一个村徽,寓意为村民们一步一个脚印迈向新时代。
“学校是乡村的文化高地,很多文化元素可以直接移植到村里,迅速提高乡村的文化品位。”杭兰英说。
活动进村,文化领路
在对杭兰英的采访中,学校教师和养猪场的那段故事为她所津津乐道。
祝温村曾办过一个集体养猪场,因年久失修,猪场的围墙“灰头土脸”,在一片绿油油的良田中显得格格不入。
“养猪场能好看点就好啦!”杭兰英无意中的一句话,触动了何夏寿的心。
那是一个盛夏天,气温超过35℃。何夏寿将学校有点绘画功底的教师们都带到了祝温村。他们顶着烈日,在一堵68米长的围墙上开始了“创作”。“田园风光”的绘画主题大家商量过好几遍,每个人的分工也都清楚,可绘画体验却并不“诗情画意”。猪圈散发出的阵阵恶臭,大滴的汗珠子不住地流到眼睛里……杭兰英在一旁给老师们递水、送毛巾,“他们坚持当天画完,看得我真心疼啊。”
据说,这是村里的第一幅“墙绘”。后来一些文化创意公司为村里画了很多,但在杭兰英心里,还是这幅画最珍贵。
前几年,浙江实施“五水共治”,养猪场因为污染严重而被关停。闲置的这块场地怎么办?何夏寿给杭兰英出了主意:学校协助村里办一个区级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基地,让上虞区的学生走进新农村感受新农村,同时也为村民的休闲娱乐提供一个去处。
站在文化的风口上,“猪场”飞起来了。民俗文化馆收藏了见证村史村貌的各类物品,农耕文化园可以体验农具农活,还有手艺坊、饲养栏、土灶台……金近小学出的“金点子”项目,吸引了上虞区上万人次的学生来到这里。过去“遭人厌”的养猪场,如今可要提前预约了。
村校共建,事在人为
为了表彰金近小学多年来为祝温村作的贡献,2014年,何夏寿被推举为祝温村乡贤会会长。
乡贤会有几十号人,大多数是为村里捐资的企业家,只有何夏寿是个“书生”,捐的是“文化”。何夏寿并不是祝温村人,但他当选该村乡贤会会长,村民不但没有异议,反而非常支持。正如该村企业家桑苗祥所说:“何夏寿和学校的老师为村里办了那么多的文化事,那不是钱能买到的。”
乡村振兴如火如荼的当下,与之相关的产业也在兴起。不少文化创意公司找到杭兰英,希望祝温村能购买文化服务。杭兰英一一谢绝了,在她心中,金近小学不求回报一心为乡村,实在,贴心。
祝温村和金近小学文化共建的故事成了当地一段佳话,也给了地方政府新的启示。2017年,崧厦镇发文,要求镇上的11所学校选派教师,以文化辅导员的身份与40个街道、乡村结对。
这一回,金近小学有4人入选。除了祝温村,还结对了双埠村、金中村、舜源村。学校专门成立了一个工作小组,将乡村共建正式列入学校党支部书记邵瑞的分管工作。不久前,邵瑞还主动联合浙江理工大学科艺学院,一起参与村校共建工作。
乡村文化振兴的故事,未完待续……
《中国教育报》2019年01月02日第3版 本报记者 蒋亦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