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届世界大冬会日前闭幕,中国代表团收获1金2银1铜
大学生选手 大赛中成长(体育大看台)
第二十九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日前闭幕,中国大学生体育代表团在短道速滑、自由式滑雪和单板滑雪等传统优势项目上获得1金2银1铜。本届世界大冬会,29名没有专业体育背景的普通大学生代表中国队参赛,人数和成绩均有提高。
近几年来,高校冬季运动发展越来越好,场馆和经费条件有所改善,大学生冰雪赛事数量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了解冰雪项目并参与进来,冬季运动文化培育和后备体育人才培养有了显著进步。
3月12日,第二十九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以下简称世界大冬会)在俄罗斯克拉斯诺亚尔斯克闭幕。10天的比赛,来自58个国家和地区的约1700名运动员在11个大项、76个小项上进行了角逐。
中国大学生体育代表团(以下简称中国代表团)派出84名运动员参加8个大项、37个小项的比赛,收获了1金2银1铜,位列奖牌榜第十四名。中国代表团执行团长、教育部学生体育协会联合秘书处秘书长薛彦青表示,本届世界大冬会中国队成绩基本达到预期,普通大学生参与人数进一步增多,选手在国际赛场上得到了锻炼,让人们看到高校冰雪运动的发展还有更广阔空间。
没有专业体育背景,也能登上国际赛场
下了赛道,杨诗琦激动的心情还是久久难以平复。这位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本科三年级学生第一次正式参加国际比赛,虽然赛前心里还有些发怵,但和来自世界各地的大学生运动员一同站在雪白赛道上时,所有的紧张情绪就都烟消云散了。
此前从未想过自己能够进入前十六名、挺进决赛的杨诗琦,最终获得本届世界大冬会单板滑雪平行大回转项目的第十五名,也收获了个人第一个国际雪联积分。虽然和高手还存在着很大差距,但这些经历让杨诗琦感触颇多:“希望自己未来两年滑雪水平能够提升,在大学生比赛中拿到更好的成绩,下届世界大冬会还想参加。”
上届世界大冬会,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以下简称大体协)首次扩大选材范围,6名没有专业体育背景的普通大学生运动员通过全国大学生滑雪挑战赛进入中国代表团,在高山滑雪和单板滑雪平行大回转两个项目中完赛。今年,大体协结合国内现有的大学生冰雪赛事,在选拔项目上新增了越野滑雪和冰壶,有29名普通大学生通过选拔参与到本届世界大冬会中来。
来自中央财经大学的韩雪容就是其中之一,作为去年全国大学生滑雪挑战赛的冠军,她如愿站上了本届世界大冬会高山滑雪的赛道上。这条赛道落差高、坡度陡,上面还覆盖着人工浇制的又硬又滑的冰状雪。面对在国内没有见过的比赛环境,中国高山滑雪队队员心里难免有些紧张,但经过几天的训练,就很快适应了场地。最终中国高山滑雪队的7名队员中有6人顺利完赛并取得成绩,韩雪容拿到了第六十名的队内最好成绩。
选手们能顺利完赛,并且成绩比上届有所提高,让中国高山滑雪队领队逯明智兴奋不已,他认为这是近年来高校冰雪运动发展取得的成果。“如今参与滑雪项目的人越来越多,很多大学生已经从‘发烧友’慢慢走上了更加专业的道路。”逯明智说。
对于传统优势项目,世界大冬会也是练兵场
本届世界大冬会,中国队夺得奖牌的项目依然集中在短道速滑、自由式滑雪和单板滑雪等传统优势项目上。对此,薛彦青坦言,本次参赛的中国队选手中有不少人练习冰雪项目的时间还不长,大赛经验不足,临场发挥和心理素质等方面还需提高,要把这次比赛视为一次宝贵的练兵机会。
出征本届世界大冬会的中国短道速滑队队员主要来自去年5月刚刚组建的国家速度滑冰集训队,主教练是王濛。回想起组建队伍之初时遇到的困难,王濛说,这些从跨界跨项选材而来的运动员水平和自己的期待有所差距。但是在过去10个月的时间里,王濛看到了队伍的进步,这也给第一次当教练的她增添了不少信心。王濛认为,队员们需要在更多的国际大赛中进行锻炼。
本届世界大冬会就为中国短道速滑队提供了练兵机会。在男子1500米比赛中,中国海洋大学的安凯放平心态,发挥出了训练时的水平,为中国代表团夺得首枚金牌。王濛表示:“对运动员成长来说,比赛是最好的提高手段。队员们非常珍惜这次比赛,每前进一轮,对他们来说都是一个进步。”王濛说。
中国代表团还在单板滑雪女子U型场地比赛中收获了1银1铜,分别由来自哈尔滨体育学院的邱冷和武绍桐获得。“进入北京冬奥周期以后,中国单板滑雪队一直在为北京冬奥会做准备。”中国单板滑雪队教练王永涛说,“队员们一直在国外参加比赛和训练,我们把这次世界大冬会当作一个很好的练兵机会。”中国代表团的另外一块银牌来自自由式滑雪赛场,由空中技巧男子组选手李忠霖获得。
发展高校冬季运动,重在文化培育人才培养
薛彦青表示,未来依然要坚持“两条腿走路”的参赛目标,既要完成竞赛任务,力争取得好的成绩;同时,世界大运会作为一项国际性的学生赛事,具有教育和国际交流的功能,要在引领学校体育发展中起到带动作用。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囿于场地和经费限制,许多地方的学生冰雪运动氛围不够浓厚。但办法总比困难多,例如可在室内进行的冰上运动,对场地要求相对雪上项目不算高,非常适合在高校内开展。据哈尔滨体育学院校长朱志强介绍,高校利用已有的体育馆、仓库等场地,每年拿出两三个月的时间铺设成可移动冰场,就能满足冰球、滑冰等冰上项目的课程和训练。
依靠赛事杠杆,撬动冰雪运动走进校园,也是可行的选择。大体协从3年前仅有一项全国大学生滑雪挑战赛,发展到如今每年开展4项大学生冰雪类赛事,在全国范围内推动了冰雪运动进校园。在薛彦青看来,比赛的数量和参赛人数还远远不够,还要进一步扩大比赛的规模。与此同时,大体协还将加强与相关部门、相关协会的合作,在高校培养一批专业的教练员、裁判员,更好地服务于高校体育活动的开展。
如今,有更多非体育类院校的大学生出现在世界大冬会中国代表团参赛名单中。朱志强认为,这得益于冰雪运动在国内高校开展范围的扩大。在他眼中,比发展某个项目更重要的是注重体育文化的培育和体育人才的培养。“高校应当把冰雪运动中蕴含的不畏严寒、顽强拼搏、超越自我、永不言败的精神传递给学生。”朱志强说,“希望通过不断努力,推动冰雪文化不断深入人心,让冰雪教育在中国校园结出更多硕果。”
孙龙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