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什么样的大学”是目前数百万名准大学生及其家长心中最记挂的事情。综合考量因素很多,是选择大学的综合实力、科研实力、文化氛围、地理位置或是其他因素呢?
在笔者看来,最重要的是教师的教学水平,因为对学生而言,这是最直接受益的因素。教师是学校的根本,一所好的学校必定要有好的教师,一名好的教师首先要有好的教学水平。
前不久,“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校教师教学发展指数研究”项目组用一年多的时间,收集了所有普通高校的教师教学发展情况,通过分析38万余条数据,梳理了近30年来我国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现状和生态,预发布了我国第一个普通本科院校教师教学发展指数,覆盖97%以上共1212所普通本科院校,希望借此引导高校更好地关注教师教学发展,提高教师教学发展水平,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为什么要做教师教学发展指数
随着社会对高校教学质量的关注,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高等学校对教学越来越重视,投入了很多精力和财力,但效果还是不够理想。项目组分析,主要原因在于高校教师教学活动和教学发展具有边界模糊性和内涵复杂性等特征,难以清晰地评价,导致管理者缺乏有力的抓手,严重制约了高校教师教学发展政策的推动。特别是在学术绩效主义的影响下,面对可以用具体数字来衡量的论文数、项目经费、专利数和影响因子等科研成果,教师教学发展经常在不经意中实质性地让位于科研发展。
自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以来,如何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学发展水平一直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各高校关心和讨论的热门话题。
基于此,项目组希望用一个具体的数字来表征我国高校的教师教学发展现状和生态,为高校人才培养能力提供了一个理性的审视视角。项目组按照关注教学、关注教师、关注历史、关注发展和关注成果五项原则,秉承让所有高校都能够拥有自己的教师教学发展指数,更加科学全面地把握本校教师教学发展生态的设计理念,提出由“6+1”个维度构成的教师教学发展指数模型,即教师团队、教改项目、教材项目、教学论文、教学成果奖、教师培训基地等6个维度和教师教学竞赛特别维度。
大部分高校很难获得教学成果奖
项目组依据一级指标对1212所普通本科院校进行分类,结果明显可以聚成四大类:
第一类由指数得分最高的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两所学校组成,称之为“全面开花型”,除了教师教学竞赛和教学论文两个维度,这两所高校在其他维度基本得到了最高的分数;
第二类由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等13所高校组成,这类高校在教师团队、教改项目、教材项目以及教学成果奖四个维度的得分明显低于第一类高校;
第三类由哈尔滨工业大学、同济大学、山东大学等24所高校组成,它与第二类高校的发展模式非常相近,差异主要体现在得分差距的进一步拉大;
第四类由1173所高校组成,可以说大部分高校进入了第四类,且与前三类的差距巨大,同时也呈现另一种发展模式:就自身发展而言,第四类高校在教师培训基地和教学成果奖方面的得分极低,教师教学竞赛和教学论文的得分反而成优势项目。项目组认为这从侧面说明对于大部分高校而言,教学成果奖的获得极其不易。项目组同时也提示,虽然从2012年启动国家级示范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以来,教师教学发展得到了普遍重视,但国家级示范中心主要集中于少数高校,且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的平台过于欠缺,对于大部分高校而言,教师教学相关培训的基地建设和扶持并不充分。
项目组建议,鼓励各省(区、市)设立省级的教师教学发展相关培训基地,以惠及大部分地方院校,为其教师教学发展提供更多支持和帮助。
各省教师教学发展水平呈两极分布
项目组发现,东部高校所获得的项目数占所有项目数的49.66%,其次为西部高校,占比约19.84%,然后是中部高校,占19.52%,东北高校由于数量较少,占10.99%。从校均项目数来看,东部>东北>中西部,分别为348项、281项和240项(中西部校均项目数相同)。在TOP300榜单中,东部高校占据了半壁江山,达到147所,占榜单的49%,中部、西部和东北入选数量相当,分别为56所、59所和38所。
从各地的校均分来看,北京市最高,校均分为43.50分,其次为青海省、上海市,校均分都超过40分,而河北、贵州、云南等省的校均分较低,其中贵州校均分为23.55分,只有北京的一半左右。
在前100名高校中,北京等7个省(区、市)入围数量超过5所,其中北京20所、江苏12所、上海和陕西各为8所、湖北7所、黑龙江和广东各6所,而河北、山西、海南、贵州、青海、内蒙古、西藏、宁夏和新疆9省(区、市)则没有高校进入前100名,其中,中西部省份比较集中。虽然各省份均有院校进入TOP300榜单,但从进入榜单的院校数量来看,北京、上海和江苏等东部省份同样比其他区域省份略胜一筹,其中北京38所,江苏24所,上海和辽宁同为17所,山东15所,湖北14所,浙江13所,广东12所。北京、青海、上海有超过40%的高校进入TOP300榜单,其中北京56.7%、青海50%、上海44.7%,而贵州、海南、河北、山西等中西部高校进入TOP300的比例较低,均为20%以下,其中贵州低于10%。
项目组分析,从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的平均层面以及高分层面均可发现,目前各省份教师教学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呈两极分布:一些地区,如北京、上海、江苏,无论平均水平还是高水平学校数量都明显领先,而另一些地区,如贵州、河北、云南、山西等省则存在教师教学发展平均分和高分均较低的情况。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青海地区虽然高校数量不多,地理位置不占优势,但省内高校发展均衡且得分都较高,所以有较高比例的高校进入TOP300榜单。项目组认为,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在中西部教育资源相对紧缺的地方,可以集中力量办几所高质量大学,以此带动和提升整个地区的高等教育水平。
本科院校教师教学发展水平整体结构不尽合理
从发展水平上来看,理论上应该基本符合正态分布,即有一部分“领头羊”学校,起到引领教育教学改革的作用,少部分高校由于种种原因面临诸多发展问题,处于发展末端,而大部分应该属于中间部分,从而达到整体均衡。
从指数位序来看,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位列前三名。这三所大学总分都在90分以上。而排在其后的武汉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吉林大学、四川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东南大学,这些大学的总分都在80分以上。除了上面这些学校以外,其他大学总分都在80分以下。从目前各高校教师教学发展指数各分数段学校数量分布来看,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更为明显,总分高于70分的高校仅占2.4%,30分到70分之间的占45.1%,而30分以下所占比例高达52.5%。
项目组认为,从实际来看,前端和中部相脱节,大部分高校的教师教学发展水平亟待提升。
重点与非重点大学“中段”断档现象明显
重点建设一直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政策导向,从“985”工程、“211”工程,到“2011计划”以及现在正在实行的“双一流”建设,其核心特点是资源驱动型发展,通过大投入期待大发展。项目组将以上四类获得国家重点资助的高校称为“重点大学”,分析重点与非重点大学教师教学发展生态差异。
排名前50位的本科院校中,全部为重点大学;百强本科院校中,重点大学有88所。项目组认为,经过多年持续投入和建设,重点大学不仅在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上具备雄厚实力,在教师教学水平上同样具有很大的优势。
数据显示,重点大学和非重点大学之间的差距较大,存在“中段”断档现象。以“双一流”院校和非“双一流”院校为例,在校均得分上,“双一流”院校校均得分59.5分,非“双一流”院校校均得分为26.5分,前者为后者的2.3倍;在项目数上,差距更大,“双一流”院校校均项目数1172项,非“双一流”校均项目数176项,前者为后者的6.66倍。
从各地内部排名来看,“中段”断档现象愈加明显。以重庆市为例,“双一流”院校中排名最低的是西南大学,排在44位,非“双一流”院校排名最高的是重庆医科大学,排在168位,中间断档124位。其他省份,如吉林、湖北、江西、海南、甘肃、西藏等,也存在“双一流”院校与非“双一流”院校排名差距相差100位的情况。
12所非重点大学表现突出
值得一提的是,在排名前100的名单中,出现了不少非重点大学,包括首都医科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扬州大学、黑龙江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中国医科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以及南方医科大学等12所高校。
综合分析这些高校的数据,项目组发现一个共性:这些高校教师教学在“6+1”的指标项目中发展比较均衡,在教师团队、教改项目和教学成果等方面的表现尤为突出。项目组认为,提升教师教学发展水平是一个系统工程,各项指标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教师教学发展要以培育教学团队为基础,以教改项目为平台,通过教育教学改革的实施,总结经验,提升理论水平,进而提高教改论文和教材项目的数量,同时需要加强顶层设计,有意识地培育和凝炼教学成果。
地方院校TOP100竞争激烈
地方院校在全国普通本科院校中所占比例高达90%以上,项目组发布了地方本科院校教师教学发展指数TOP100榜单,以展示地方本科院校教师教学发展情况。南京师范大学、郑州大学、西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首都医科大学、云南大学、山东农业大学、湖南师范大学、苏州大学、广西大学位列榜单前10位。
数据显示,入选TOP100的地方本科院校教师教学发展水平较为接近,各校之间的指数非常接近,榜单竞争激烈。每个位序之间的差距平均在0.18分,河南农业大学和太原理工大学之间仅差距0.01分。
各省份地方院校整体水平存在一定差距,有30个省份的地方高校入选地方院校TOP100榜单,其中江苏省、广东省入选高校最多,分别有11所和9所,天津、河北、黑龙江、浙江、河南也各有5所高校入选。吉林、海南、甘肃、青海、西藏、宁夏、新疆只有一所学校入选榜单,湖北省则没有一所院校入选。
在地方本科院校中,省一级的重点建设大学表现同样突出。以浙江省为例,入选榜单的5所大学全部为省重点建设大学;广东省入选榜单的9所本科院校,也全部为广东省重点建设高校。
农林医药理工类院校表现抢眼
在各类型本科院校教师教学发展指数TOP20中,北京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位列综合类前三;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位列理工类前三;华中农业大学超越中国农业大学位列农林类榜首,中国农业大学和南京农业大学位列第二和第三位;首都医科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和哈尔滨医科大学位列医科类前三;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位列师范类前三;中国人民大学在人文社科类院校中领先优势明显,西南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位列第二、第三。
不同专业类型的高校在总榜单中的表现有一定差异,从校均得分和进入前300比例两个维度来看,农林类高校在指数中的位序表现抢眼;理工类院校校均得分最高,但进入前300的高校比例较农林类略逊一筹。
值得关注的是,师范类院校获得了较高校均得分,但是进入前300的比例并不理想。项目组提示,师范类院校教师教学发展水平较为平均,内部差异较小;人文社科类院校,无论是校均得分还是进入前300高校比例也都不尽如人意。
前300名高校中没有民办及独立学院
指数也显示我国独立学院及民办高校在教师教学发展上与公办院校存在一定的差距,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此次进入指数覆盖的民办及独立学院共387所,占总数的31.93%,项目数仅占总项目数的4.97%,指数总分也只占所有入榜高校的14.75%。公办院校校均得分为独立学院及民办高校的2.7倍左右,排名TOP300的院校均来自公办高校,独立学院及民办高校最高排名在350名,且绝大多数集中在后半段。
民办及独立学院大多建校时间较短,各项成果积累还不够。项目组认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政策研究,积极探索提升民办及独立学院教师教学发展水平的建设路径,加大对民办及独立学院的支持力度,以发挥其灵活性,切实有效地对我国高等教育进行补充。
本科院校教师教学发展存在两大短板
通过指数分析,项目组发现我国本科院校教师教学发展整体而言存在两大短板:一是教学成果奖数量较少,二是教师教学培训过于薄弱。
从数据来看,教学成果奖目前只包含两类奖项(国家教学成果奖和研究生教学成果奖)。其中,国家教学成果奖从1989年开始评审,4年评审一次,到目前为止共评选7次,普通本科院校共获得3586个奖项;研究生教学成果奖从2014年开始评审,每两年评审一次,目前在普通本科院校只评选了114项。
在有限的成果奖中,分布也很不均衡。此次被指数覆盖的1212所普通本科院校中,有649所本科院校没有获得过教学成果奖(其中大部分为地方院校),148所本科院校只获得过1项教学成果奖。而有18所院校获得1346项教学成果奖,占教学成果奖总量的36.5%,其中获得100项以上的学校有三所,分别是清华大学137项,北京大学127项,浙江大学100项。
对此,项目组建议,国家或地方政府或可通过增设教学成果奖类别,增加获奖数量,加大对地方高校和中西部民族高校的支持力度等举措,扩大教学成果奖影响,鼓励高校更好地投入本科教学。
此外,也是从数据上来看,教师教学培训基地一级指标所包含的数据占所有教师教学发展项目数据的比例不到1%,类型也只有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和西部受援高校教师和管理干部进修锻炼项目两类。
项目组认为,教师并非天生就是教学能手,需要进行不断地培训和培养,需要在教学中有引导地开展反思和持续改进。为此,项目组建议:各省在全国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的辐射下,尽快建立省级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真正将教师教学发展培训落地,使得教师教学培训更接地气,更有活力。(作者:王小梅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秘书长,陆国栋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工程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赵春鱼为中国计量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