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经济网

重新出发 寻找适合的教育
2019-08-13 08:45:08    作者:孙宏艳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孙宏艳(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电影《银河补习班》讲述了一对父子逆袭人生的故事,向人们诠释了怎样的教育才更适合不同的孩子,同时也在社会上引发了一浪高过一浪的教育反思。

  近些年来,教育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因为教育关乎一个孩子的成长与发展,关乎千家万户的幸福,关乎国家民族的希望。教育并非新生事物,但是我们却讨论了一年又一年,因为总是感觉没有给到孩子最好的教育。

  什么才是最好的教育?有句话说:适合的才是最好的。《银河补习班》之所以引起热议,也是因为它向广大观众诠释了这个道理。面对在学校垫底的、要被开除的、连妈妈都觉得“没救了”的儿子时,爸爸采取了适合孩子的教育。最终,儿子不仅没有被打入成长、发展的“十八层地狱”,而且还逆袭成为一名宇航员。爸爸的教育,也许并不那么科学、规范、系统,但是对儿子来说,却是最好的教育。

  尊重特点、尊重成长规律——好的教育需要懂得尊重孩子

  蒙冤入狱几年后出狱的工程师爸爸并不懂得高深的教育学理论,但是他懂孩子,懂得尊重儿子,他尊重了儿子的奇思妙想,尊重了儿子的“缺根弦儿”,也尊重了孩子的成长规律。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作为家长和教师,如果不能了解孩子,就谈不上教育孩子,更谈不上给孩子好的教育。要想了解孩子,成年人首先要有尊重意识,好的教育要懂得尊重孩子。

  尊重孩子至少包括两方面的含义:第一,尊重孩子的特点,不要把孩子的特点当缺点,允许孩子与众不同。现实生活中,成年人眼中往往只有“别人家的孩子”,把“别人家的孩子”的成绩看做是自己家孩子的目标,把别人家孩子的行为看做是自己家孩子的榜样,总希望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孩子一样优秀。就算不能优秀也要随大流,容不得孩子与众不同、特立独行。然而,每个孩子的天性是不同的,有的孩子就是不走寻常路,坐不住、调皮捣蛋、不爱写作业、动嘴比动手快、爱胡思乱想……对孩子的这些表现,家长要分清楚是特点还是缺点。如果是缺点自然要想办法纠正,如果是个性、特点,成年人就要尊重它们,保护孩子的天性。第二,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三分教七分等”,教育和培养孩子是个长期的、艰难的过程,孩子的成长和发展需要时间,家长和教师要有耐心等待孩子的成长。如果不尊重教育规律和人才发展规律,就会出现过于焦虑的心理,总想超前教育,总想拔苗助长。

重新出发 寻找适合的教育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儿童友好、儿童本位——好的教育需要研究和发现孩子

  好的教育需要发现孩子。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我们才能更好地了解孩子。这里我用了“发现”一词。“了解”和“发现”还是有很大不同的,“了解”的本意是“知道”,而发现的本意是“经过研究、探索,看到或找到前人没有看到的事物或规律”,这意味着家长或教师要拨开眼前的迷雾,找到谜团背后的真相。因此,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成年人要善于研究孩子,发现每个孩子与众不同的特点,探索适合每个孩子的成长路径,这样才能使教育更适合孩子。

  发现孩子,也有两个方面的基本含义。第一,发现孩子要以“儿童友好”为出发点,即相信每个孩子都有上进、向好的想法,相信每个孩子都有成长为“最好的自己”的可能性,在儿童友好的理念指导下,家长和教师就会用善意的态度去寻找孩子的特点与天性,就会无条件地相信孩子,就不会跟孩子说《银河补习班》里妈妈所说的话:“长了张笨蛋的脸,这辈子就这样了,没救了。”而是会像爸爸一样跟孩子说“你是这地球上最聪明的孩子”。第二,发现孩子要以“儿童本位”为原则。以儿童为本,成年人就不能用“我们都是为你好”来代替孩子的选择。《银河补习班》里,妈妈也总是说“我都是为了孩子好”,但是孩子根本感觉不到“好”在哪里。

  多元智能理论——好的教育需要重新认识孩子

  好的教育还需要重新认识孩子。之所以说“重新”,是因为过去我们对孩子的认识也许不够精准、有失偏颇。我们常常习惯了从成年人的视角出发,以固化的“为了孩子好”的思维去认识孩子,这使我们并不真正认识我们的教育对象。重新认识意味着我们需要新的理念、新的视角、新的方法,这样才能引导孩子走适合自己的成才之路。

重新出发 寻找适合的教育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用传统的理念评价孩子,成绩好几乎是压倒一切的衡量标准。而成绩又主要依赖语言能力和数理逻辑能力,这是传统的智力理论。但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人都有7种智能,分别为语言、数理逻辑、空间、身体-运动、音乐、人际、内省能力,后来他又增加了自然探索、存在两种能力。也就是说,每个人至少有上述9种能力,只是某种能力在某人身上更强大,更能影响到他的学习与做事风格。所以,有的人更善于运动而不善于做数学题,有的人更善于当政治家而不善于当科学家。但是,我们又能说哪一种人的人生是不成功的呢?

  可见,我们需要重新出发,用新理念、新视角去发现孩子的天赋与才能,并选择适合孩子特点的方式进行教育。近些年来,虽然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在不断深化,但是现行的教育评价仍有些单一,考试成绩仍然是评价孩子的主要标准,教育者们仍然在用“一把尺子”测量不同禀赋的孩子。虽然成年人一直在努力地“一切为了孩子”,但是在“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孩子”方面还做得很不够。我们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情绪、交友、品格等方面还远不如关注成绩那么上心,对成绩好的孩子与成绩差的孩子还存在很大差别。

  单一的评价标准,使成人社会对下一代的成长充满了教育焦虑,甚至演化为社会焦虑,尤其家长群体更为严重。几乎从孩子上幼儿园开始家长就焦虑,让孩子早早学起了奥数,上各种辅导班、学习多种才艺……要缓解教育焦虑,家长要学会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与特点,用长远的眼光看待孩子成长中出现的问题,无条件地相信孩子;家长要善于探索孩子的特点与禀赋,用发现的眼睛寻找孩子的优势与长处,顺应孩子的天性来培养孩子;家长要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与想法,了解孩子的兴趣,给孩子自由的天地,陪伴孩子慢慢成长;家长要学习现代的教育理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培养孩子拥有健康的人格。

  《光明日报》( 2019年08月13日 14版)

责任编辑:胡子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