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评论□盘和林
9月8-10日,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在2017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上表示,当前,全球汽车产业正加速向智能化、电动化的方向转变,为抢占新一轮制高点,把握产业发展趋势和机遇,我国已启动传统能源车停产停售时间表研究。
随着新能源、智能网联产业布局加速,不少国家已经制定了停止生产销售传统能源汽车的时间表,我国在启动相关研究并制定时间表,应该说并不意外。我国是一个汽车生产和销售大国,但从技术的角度来说,并非汽车强国,汽车产业能否实现弯道超车,如何把握好这轮汽车产业变革机会至关重要。
传统汽车向新能源汽车转变,外在表现形式为告别“石油”作为驱动原料,内在表现则是转向以“技术”为驱动原料。毫无疑问,新能源、智能化汽车对技术的依赖越来越高,电池续航时间等构成告别燃油汽车的关键技术。但笔者认为,从微观的角度来看,告别燃油汽车是一个技术问题,背后更多是激励技术进步的“制度”因素,因此,告别燃油汽车还须用“制度”加油。
工业革命表面上看是技术进步推动的,实际上是与有效的产权制度联系在一起的。经济学家钱德勒认为,美国工业中的规模经济更多的是制度创新的产物,而不是技术变迁的结果。英国1624年制定《独占法》,以专利制度保护知识产权,新技术才得以迅速发展。
换言之,制度的作用在告别燃油汽车的作用上一点都不比技术因素小。在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过程中,政府的产业政策如财政补贴起到了很关键性的推动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产业政策或会导致新能源汽车产业产能过剩。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副司长宋秋玲近日表示,新能源汽车长期执行消费补贴,容易使企业盲目扩张,形成产能过剩。与此同时,还导致了较为严重的骗取补贴的情况发生。2016年9月,财政部公布了6家企业骗取新能源补贴金额10.1亿元。这是严重影响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据悉,目前我国新能源补贴政策已经改革,将配合积分政策进行补贴。
至于制度推动的重要性,还有一个较为显著的例子——今年7月5日,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通过视频直播,展示了一段自己乘坐公司研发的无人驾驶汽车的情景,此事立即引发轩然大波。争议的背后折射的是我国智能汽车领域立法短板,公共道路测试和驾驶人的责任划分等无人驾驶汽车相关法律规范的缺失,已经开始制约技术的发展。
除此之外,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还存在不少“制度”供给不足的问题。例如,产业激励政策对原始创新激励不足,注重消费环节的激励有助于民众接受新能源汽车,但向厂商创新驱动传导不畅等等。这些都直接影响到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这也比制定时间表更为迫切。
因此,制定告别燃油汽车时间表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倒逼技术进步,更亟须加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制度”供给,以“制度”作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新燃料”,才能开得更快、开得更稳。
(作者系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应用经济学博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