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经济网

天津项目生产启动 国能汽车打造全球竞争力
2017-12-06 09:00:02    作者:姜智文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国能新能源汽车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蒋大龙表示,今年国能汽车启动天津的项目,产品将服务中国和亚太市场。明年上半年,国能还将启动瑞典项目,产品将服务欧洲和美国市场。集团将形成年产50万辆高端电动汽车的能力,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研发和制造企业。

  国能汽车在确保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大大缩短产品研发周期,有效的控制研发成本,这将使其形成全球范围内的产品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

活动现场

  12月5日,国能汽车旗下一款纯电动车——9-3车型缓缓驶下天津工厂生产线,标志着国能汽车天津项目正式启动生产。据悉,该项目一期年产5万辆纯电动乘用车,规划总产能22万辆。

  国能新能源汽车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蒋大龙表示,今年国能汽车启动天津的项目,产品将服务中国和亚太市场。明年上半年,国能还将启动瑞典项目,产品将服务欧洲和美国市场。集团将形成年产50万辆高端电动汽车的能力,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研发和制造企业。

  加快新能源发展 国能打造全球竞争力

  据了解,国能汽车成立的时间并不很长,但发展十分迅速。2012年,国能电动汽车瑞典有限公司(简称NEVS)成功收购有近75年历史的瑞典萨博汽车公司,推出新品牌“NEVS”取代SAAB品牌,下定决心聚精会神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2015年6月,国能新能源汽车有限责任公司在天津滨海高新区注册成立,注册资本金24亿元,项目总投资42亿元。

  “自2015年10月开工建设,到2017年1月获得国家发改委新建纯电动乘用车生产资质,再到新能源汽车项目生产启动,国能汽车实现了新的突破”,蒋大龙说。

国能新能源汽车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蒋大龙

  国能汽车快速发展的背后,抢占新能源发展先机的目的不言而喻,因为就目前来看,中国新能源车市场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中汽协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51.7万辆和49.0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5.7%和45.4%。中汽协秘书长助理陈士华表示,前10个月,新能源销售总量已与去年全年销量基本持平,说明其正处于发力期。

  事实上,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巨大,配套体系健全,在发展绿色经济的新时代下,有望引领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建设与车辆应用共享化模式全面发展。而在新能源技术和渠道层面,国能汽车也有自己独特的优势。

  蒋大龙表示,一方面,国能汽车中瑞两地在人才、市场等资源上的优势互补;另一方面,瑞典研发人员的技术沉淀与中国工程师吃苦耐劳敢于钻研的精神相结合,可在确保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大大缩短产品研发周期,有效的控制研发成本,这将使得国能汽车形成全球范围内的产品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

  “三网融合”是大势所趋 新能源车将拉动产业重组

  作为未来汽车行业发展的大趋势,新能源未来将率先在现有运营的交通体系里得到普及,并拉动整个产业结构的调整。蒋大龙表示,基于新能源汽车为主要运输载体的交通互联网、特高压技术为骨干的能源互联网,以及快速发展的英特网技术将形成的“三网融合”,这是未来发展最大的技术革命和资源整合,因此新能源发展不应再拘泥于传统模式。

国能新能源汽车与滴滴出行签约

  蒋大龙认为,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发展不能陷入到“造车、卖车”的传统逻辑中。在此背景下,国能汽车、滴滴出行以及全球能源互联网组织共同组建了“全球新能源汽车服务公司”,该公司立志于提供全世界领先的新能源汽车服务,共创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美好未来。

  此外,国能新能源汽车还与滴滴出行正式签署了采购框架合作协议,双方将进一步加强深度合作。滴滴出行副总裁杨峻表示,作为全球领先的一站式多元化出行平台,滴滴出行预计到2020年运行的电动汽车将达到100万辆。作为滴滴出行的主要合作伙伴之一,国能汽车将与我们在电动汽车领域开展进一步合作。

滴滴出行副总裁杨峻

  其实,国能汽车早就与专车领域有所接触,并斩获不俗成果。2015年12月,国能汽车就与熊猫新能源有限公司签署了电动汽车采购协议。根据协议,国能汽车公司将于2020年前向熊猫新能源提供15万辆经典款9-3版纯电动汽车及10万辆其他车型的电动车产品及服务,此次下线的9-3纯电动车正是该协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能9-3EV

  此外,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实与深化,国能汽车还受到沿途国外企业的青睐。在此次国能新能源汽车天津项目启动生产活动中,土耳其ZORLU集团董事长就率领高级代表团专程来天津参加,并认真考察国能新能源产品开发、工厂建设、产品制造等各环节,双方将积极推进合作。蒋大龙表示,结合“一带一路”的发展机遇,中国智造将逐步推向全球,让世界各国人民受益。

  在谈及未来发展趋势时,蒋大龙则表示,电动化是汽车变革的第一步。未来,国能汽车将通过深度融合共享化、智能化、网联化,向智能网联时代加共享出行新业态的企业跑步前进。(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记者姜智文) 

责任编辑:刘韵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