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经济网

行业激辩新能源发展 自主品牌已做好准备
2017-12-08 17:25:44    作者:姜智文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在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正常进程中,汽车工业持续增长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然而,我国人均原油价值总储量较低,即使我们考虑到提高燃油经济性,以及车型结构的优化等,原油消费仍将不断增加。因此,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成为我国的必然选择。

  广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席忠民表示,新能源补贴退坡只是针对技术落后的部分企业,国家鼓励自主新能源汽车往高质量发展,逼迫它们在2020年补贴全部退坡之后在市场上有立足之地。

年会现场

  12月7日,以“中国力量,世界聚焦”为主题的第四届中国新能源汽车年会在北京顺利召开。本次年会由经济观察报主办,来自政府部门领导、行业专家、汽车企业界相关人士等,共计近100位嘉宾,就当前新能源发展的必要性、政府补贴退坡后企业如何应对,以及自主品牌现状等问题展开深入探究。

  《经济观察报》副总编郭宏超表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两年位居世界第一,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产销第一大国,在全球已经是不可替代的位置。在中国已经有了一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引领者,不论是国企还是民营企业,本土品牌还是外资品牌都是创新的践行者,财富的创造者,商业文明的传承者和建设者,都在推动着中国的汽车产业乃至全球未来汽车产业的升级转变”。

《经济观察报》副总编郭宏超

  供需冲突之下 发展新能源成必然选择

  近年来,随着环保需要以及国家的重视和扶持,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十分迅速,并取得不俗的成绩。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新能源车产销量超过50万辆,位居世界第一;今年前10个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51.7万辆和49.0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5.7%和45.4%。中汽协秘书长助理陈士华表示,前10个月,新能源销售总量已与去年全年销量基本持平,说明其正处于发力期。

  “未来,决定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方向和动力的根本因素,在于新能源对中国汽车工业的战略地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副部长杨建龙表示,观察世界各国汽车增长的经验可以确认,在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正常进程中,汽车工业持续增长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然而,中国人均原油价值总储量却很低,仅占世界人均水平的8%左右。即使我们考虑到了燃油经济性的提高,以及车型结构的优化等等,将来我国仍需要不断增加原油消费。因此,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成为我国的必然选择。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副部长杨建龙

  国家科技部发展战略研究院副院长王宏广对此深表赞同,他认为,未来,我国将进入“万亿新能源战略”时代,电动汽车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战略储备。此外,我国20%-24%的空气污染来源于汽车的相关产业,这也是未来发展电动汽车减少空气污染的重要因素。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可再生能源发展中心副主任任东明则表示,未来,新能源汽车发展可能要拆分成新能源发展和汽车行业发展,因为这两个产业都是我国七大战略产业之一。如果这两大战略能融合协调发展,那么不仅解决了新能源的问题,也解决了未来汽车的发展问题。

  后补贴时代 自主品牌已做好准备

  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的逐步成长,政府补贴也将逐渐减少直至取消,进入后补贴时代。届时,新能源战场即将进入白热化,也对自主品牌提出更高的要求。那么,各企业又会受到多大影响?企业相关负责人对此做出回应。

  广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席忠民表示,“新能源补贴退坡只是针对技术落后的部分企业,国家鼓励新能源汽车往高质量发展,逼迫其在2020年补贴全部退坡之后在市场上有立足之地,能够参与到大市场的竞争中去” 。

广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席忠民

  北京新能源汽车营销公司党委副书记、首席品牌官胡恩平表示,中国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也就在过去五年得到了很快的进步,整个产业链的基础基本已经建成。此时国家提出补贴退坡,让产业能够有一定的自身发展能力和在国际舞台的竞争力,从政府的指导思想来讲方向没有问题。

北京新能源汽车营销公司党委副书记、首席品牌官胡恩平

  深圳市沃特玛电池有限公司副总裁钟孟光表示“补贴退坡是必然的,但是沃特玛早在2014年根据国家政策规划做了国家退坡20%的角度做了产品规划”。

  对于补贴退坡的预测,雷丁汽车品牌管理部部长辛彩宝则更加乐观,“我们的车本来就没有补贴,退坡方案是给我们更大的发展空间”。

国家科技部发展战略研究院副院长王宏广

  补贴退坡以后对新能源汽车企业要求必然越来越高。 而“我国新能源规模要做到世界第一,有三个重点问题需要解决”,王宏广解释道,首先是动力电池,续航里程及充电难需要解决;其次是集中控股,形成有竞争力的大集团;最后是建立综合性的服务体系,目前我国新能源服务体系不健全,无法满足消费者出远门的需求。

  对此,王宏广提出六大战略。第一是专利战略,特别是电池和智能控制的专利;第二是标准,以避免不必要的浪费;第三是人才战略;第四是市场战略;第五是管理战略,最后是国际化战略。(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记者姜智文)

责任编辑:刘韵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