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部门颁布的政策,促进了新兴产业的发展;但颁布这样的行业政策需要是要对市场参与者的品质和实力进行主动约束,而不是事后被动地规范”,一位业内资深人士分析说。他认为,共享单车就是一个深刻的教训,如果相关部门对共享单车企业的监管及时,将有效地避免过量投放引发的城市交通堵塞、资源浪费、垃圾成山等问题。
相比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在运营过程中还会受到产业链的限制,所以对相关部门在精确计算出市场规模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现行有关共享汽车的法律法规以及相关配套政策细则还不够完善,这也是相关部门急需完善的地方。
日前,一则“无锡‘配额管理’共享单车”的消息,再次引发人们对于共享单车的关注。消息称,“有关部门对无锡市场上正在运营的相关企业提出了车辆运维管理的新要求”:“各共享单车企业不得擅自在无锡市范围内新增车辆投放”,还“将根据相关规定进行强制清理并对涉事企业进行处罚”。
事实上,在交通运输部等10部门发布《关于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之后,很多城市都相继出台治理共享单车乱象的新政,让我们看到政府相关部门在解决共享单车无序投放、押金难退、车辆随意停放等问题上,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那么,地方政府或相关部门在未来的共享汽车上又应该怎样作为呢?
在发表了《跃跃御市:资本疯狂杀入,共享汽车会重蹈共享单车覆辙吗》和《跃跃御市:造车企业扎堆,共享汽车应吸取哪些教训?》之后,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汽车频道今天再次与您一道探讨相关部门的监管之于共享汽车良性发展的意义,以及该如何发挥其积极的规范和引导作用?
去年8月,交通运输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布的《关于促进小微型客车租赁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鼓励使用新能源车辆开展分时租赁,并按照新能源汽车发展有关政策在充电基础设施布局和建设方面给予扶持”。受此政策利好,众多资本和企业涌入共享汽车领域。有统计数据显示,仅今年上年年,共享汽车行业融资就达到9起;另外,还新增了超30家注册共享汽车业务的企业。
有不具姓名的业内人士直言,“相关部门颁布这样的政策,促进了新兴产业的发展,是值得肯定的;但颁布这样的行业政策需要是要对市场参与者的品质和实力进行主动约束,而不是事后被动地规范”。在他看来,共享单车就是一个深刻的教训,如果相关部门对共享单车企业的监管及时,将有效地避免过量投放引发的城市交通堵塞、资源浪费、垃圾成山等问题。
但现实的情况却是,大量共享单车已经投放到市场,给城市公共空间带来很大的承载压力。有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2月,已有77家共享单车企业投入了2300万辆共享单车;其中,超百万辆的共享单车被遗弃堆积。
另外,共享单车企业的运输、维护能力也没能跟上车辆的投放规模,也导致乱停放现象屡见不鲜、车辆损坏率居高不下,这又给公共管理抛出了新难题。一篇题为《共享单车运维员自述:别让单车变成城市垃圾》文章描述,“根据管理软件,去寻找客户结束骑行的闲置车、故障车、失联车,进小区、爬高楼、钻地下室等是我们的家常便饭”;“有的单车二维码被破坏了,从寻找车辆到重新制作,再运回投放,整个流程下来至少需要3天时间,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为此,运维员呼吁对共享单车进行“监管引导、平台自律、公众参与”。
实际上,为治理共享单车的众多乱象,不少城市出台了减量调控方案。其中,北京明确“共享单车发展数量上限确定为191万辆,今后车辆只能减少,不能再增加”;广州评估的结果是:“大约39万到45万辆共享单车的容量为佳”;深圳对其自行车停放区、轨道站点周边以及其他可承载的停放空间进行综合评估后,确定了“自行车停车空间承载力约为43万辆”……
有资深媒体同仁感叹:“相关部门要是早做规划,可以减少大量的资源浪费,也能避免管理的失控”;他还进一步分析指出,“如果在共享单车发展之初,有关部门对于投放数量的上限再谨慎一些,督促企业精耕细作,或许就不会出现目前的管理困境”。
有了共享单车的前车之鉴,我们就更能理解对共享汽车市场进行提前调研的重要性。但相比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在运营过程中还会受到产业链的限制,所以对相关部门在精确计算出市场规模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上述业内人士看来,由于各城市的经济、人口、交通、地理、气候、文化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共享汽车企业需要在不断运营实践中循序渐进,慢慢掌握行业规律和企业运行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相关部门也应该保持时刻“在线”,根据市场情况时刻调整监管尺度。另外,现行有关共享汽车的法律法规以及相关配套政策细则还不够完善,这也是相关部门急需完善的地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王跃跃)
责任编辑:刘韵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