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关注汽车的网友,应该会看到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名词:“方向盘虚位”,把很多网友听得云里雾里。貌似每一个做车评的同行都会提到这个东西。还有一个就是路感的问题,涉及到转向形式。所以,小编今天就为大家讲解这两个方向盘感觉。
如何理解方向盘虚位?
方向盘虚位,简单说,就是你开车时随手拉一下方向盘,方向盘有多大的幅度摆动却不影响车轮动向,这个东西就叫虚位,是整个转向系统和转向轮之间综合间隙的叠加。方向盘的自由间隙能稀释掉一些路面对方向盘的冲击力,使转向变得柔和,减轻驾驶员的手部疲劳,但过大时会影响转向的灵敏度和产生车轮摆振,影响行车安全。转向轮的自由转角一般为20度~30度为宜。
对于工程师来说,方向盘虚位是一个比较难拿捏的调校,可以说几乎是驾驶员在行驶中感官最敏感的一个地方。日常行驶,虚位稍多一点,就会觉得转向迟滞反应慢,“路感很模糊”,虚位少了方向盘就会太“鸡贼”,新手开起来就不够淡定。
如果汽车没有虚位是怎样的体验?
那就等于方向盘直接连着车轮的感觉,你稍微一个小动作,或许都能带来前轮的方向变动。如果你要体验这种最原始的操控,那么有一个地方可以去感受下:卡丁车。卡丁车几乎可以说没有虚位,如果你觉得有虚位的话,那我估计也只是方向盘开始松动了吧。
这样带来的好处是,卡丁车的转向非常干脆,所谓的“指哪打哪”说的就是这种感觉。但缺点是你要牢牢抓紧方向盘的动向,对于新手或者没有驾驶经验的人来说,你总是觉得方向盘有点太敏感,把控不太好方向,行驶稳定性一低,车速自然会下降。
怎样的方向盘虚位比较合理?
虚位应该分情况看:高速行驶时,我们希望虚位大一些,这样即使我不小心,方向盘被拉大了一点,也不会让车里的人觉得身子一摇,这个错误能被虚位过滤掉。而在激烈驾驶时,我们更倾向于卡丁车式的直接,我稍微一打方向盘,前轮也能马上识别出我的意图,更快走出我要的路线,因为虚位如果大了,那么反应就迟滞下来了。
关于转向与路感:哪一种助力形式更好?
虚位是一个因素,而我们所说的路感,其实还与方向盘助力形式有关。常见的助力转向有机械液压助力、电子液压助力、电动助力三种,有液压和电动这两种基础转向形式,那么到底哪一种助力会更好呢?
液压助力,提供的助力由发动机提供,也就是不启动发动机,就没有助力。它的优点是回馈力比较好(转弯后松手,方向盘很轻松就自己转回来了)。缺点是助力不会变化,低速下会变重,同时要消耗发动机的动力,虽然不多,但其实是要耗油的(理论上的事,实际可以忽略)。同时有一点,机械液压助力的方向盘不能长时间打死,要烧助力泵的,打到底稍回一点点即可,尤其掉头或倒车挪库的时候,不要长时间把方向盘打得死死的。
液压助力用在性能车型上更多,因为追求更精准的路感,当然,它的手感也更重一些。
电动助力,电提供的助力,理论上是车通电就有助力(实际上多数车还是要发动才给助力),优点是方向盘很容易做得轻,而且可以调成高速重,低速轻,并且基本不耗油(电动助力的能耗要小得多)。缺点是电动助力分很多种,有一部分电动助力的指向的回馈不好,如果是做的不好的低价位电动助力车,转弯的回馈性就很差,基本上要靠驾驶员自己转才能回来。电动助力还有一点就是没有助力油。
现在大部分的车都会倾向于用电动助力,一个是因为造价与使用成本,另一个是因为电动助力可以调节的余地更加充分方便。电动助力的好处是可以把车调得很简单好开,方向盘要多轻巧有多轻巧,女性也能轻松驾驭。而一部分性能追求者则更喜欢传统液压助力,因为电子助力往往介入太多,液压助力虽然偏重,但对路面情况的反馈就更加直接原始,喜欢驾驶感的人会更喜欢这种简单粗暴的路感。
所以“路感”到底是什么,其实就是这两个方面的综合体现。方向盘虚位做得好的车,会让你觉得刚刚好,很舒服,有点让人想爱上这种舒适的驾驶感,这在很大程度上会让你觉得这车“好开顺手”。而助力形式是第二个路感体现点,这个感觉就因人而异了。
小编觉得,采用电动还是液压,这并没有一个谁比谁就更好的答案。一个是主流趋势,一个是性能追求,就有点像选手动挡还是自动挡,更多还是取决于个人喜好。当然,现在能找到的液压车型已经很少了,它用在一些追求机械可靠性的车型,比如丰田普拉多,其他大多已经投靠电动助力的怀抱。各位车友,你对你的车,驾驶感是否足够满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