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龙网10月10日10时讯(通讯员 马朋兹)过去,人们在修桥铺路时都会在路、桥边立上一块功德石碑。近日,笔者在重庆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华溪村金溪组见到,一块刻有“雍正七年”字样的修路功德石碑保存完好,石碑上记录了当时出资修建此路的人名和钱币金额。
这块石碑立在中益乡华溪村金溪组(当地人称“老猪圈门”)半山腰路旁,石碑上面刻有“雍正七年乙酉岁七月初二”的字样。整个石碑记录了当时修筑此路两百余人捐款的姓名和金额,但字迹清晰可见。
“这块石碑是修路时留下的,这条路是当时中益乡通往悦崃、西沱、三益等地的必经之路,也是以前的巴盐古道。由于公路修通过后,走这条路的人也基本上没得了。”当地村民说,据老一辈人讲,以前从中益背粮食到西沱,再从西沱背盐回中益,就是走的这条路,自从有了公路后走的人就越来越少了,只有山两边有来往的人还时不时走上几回。
站在石碑前,仿佛当年背夫们踏着蜿蜒起伏的青石板路将物资搬进运出的身影历历在目,吆喝声、说笑声夹着背杵与山石的撞击声回荡山谷。
据石碑记载,此古道于雍正七年修建,整条古道采用铁钎开石、青石板铺成的石梯沿岩而上,可想当年修筑此路时的艰辛付出。盘盘石梯,道道险隘,令人心惊肉跳;行于古道上,足音回响于谷内,更令人增加了几分畏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