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龙网10月20日6时讯(通讯员 林雪琴)近年来,丰都县委、县政府围绕建设“中国肉牛之都”的发展目标,按照融合互动发展思路,坚持引擎带动,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延伸产业发展链条。
今年,全县种植牧草5.5万亩,除了在高家镇、社坛镇、许明寺镇等地大面积种植,还引进大型企业规模化发展,截至目前,全县成立牧草专业合作社6家,大户50余家,从而推动全县粮经饲料和种草养畜的发展。
牧草种植面积达到5.5万亩
牛肉作为人们餐桌“重头”的畜产品,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和消费者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喂饱喂好肉牛,优质牧草是关键。
以前,由于大多采用规模化设施养殖,缺乏优质饲草。通常是秸秆、精料加桶水,肉牛喂养大多用秸秆和饲料,由于秸秆的木质素含量高,蛋白质含量和质量很低,不利于吸收甚至一部分根本不能吸收利用,提供的能量很少,适口性也较差,所以,从优质畜产品角度来说,都应该用优质饲草来喂养。
截至目前,丰都县已建成万头以上牛场2个、千头以上牛场3个、500头以上牛场11个、百头以上牛场25个、20头以上牛场1036个。
一头牛每天大约需要20斤牧草,一年大约需要7000斤。因此,政府鼓励农民规模种植牧草,积极发展循环经济,以实现效益农业、生态安全、循环经济互动融合,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丰都县气候温暖湿润,冬季极冷天气时间短,北方的牧草品种在丰都县都可以顺利生长,大部分热带草种在丰都县更是可以顺利越冬。近年来,不仅是养牛户种植牧草实现了自给自足,很多有条件的非养牛农户也大量种植牧草,并将收获的牧草就地就近交售给牛场。
“农户种植牧草大多数都用牛粪作为肥料,既减少了牛粪污染,又为农户减少了种植成本,今年,全县种植牧草5.5万亩。”丰都县畜牧兽医局副局长何川东说。
加强管理量质并举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种植牧草,所以我们引进新品种,目前全县的牧草主要有杂交狼尾草、皇竹草、甜高粱等6个品种,其中杂交狼尾草种植最多。”何川东说。
据介绍,杂交狼尾草为热代、亚热代种间杂交的三倍体植物,属于禾本科狼尾草属,为无性繁殖系,光合作用物质转化率高,在土壤中等肥力的条件下,每亩年产鲜草可以达到25~50吨。
“它有着明显的产量优势,为同类牧草的四到五倍。其蛋白质含量仅次于著名的紫花苜蓿,但产量是其六七倍。而且适口性好,适合牛羊等大型牲畜,鸡鸭乃至鱼都可以食用,种植成本低,正好可以解决丰都县大力发展草食牲畜饲养缺乏饲草饲料的困难。”何川东说。
为了推进精细化管理,相关部门免费为村民聘请专家进行技术指导,为农户培训牧草栽植技术,提升整体品质增加产量。
“近年来,丰都县政府出台了肉牛养殖补贴、牧草种植补贴、冻配补助、庭院牧场建设补贴等相关政策,提高了农民发展肉牛的积极性,促进了全县肉牛产业的发展,牧草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种植牧草的村民也更多,所以,我们不断完善牧草产业配套设施,修建配套道路、水池等。”何川东说。
牧草种植收益好
近日,笔者在社坛镇蔡家庙村看到,绝大多数农户房前屋后都种植有牧草,茂盛的牧草把山村装点得绿意盎然,10余名工人正在收割牧草,有的负责割草,有的负责背运,有的负责装车,现场一片忙碌。
据悉,该镇今年共种植牧草5000亩,预计产值将达到1200万元,有效带动600余户村民增收致富。
“牧草一年可以收割3至4次,每亩每年采收牧草8吨左右,按照420元/吨计算,我家6亩多牧草一年可以收入2万多元。”蔡家庙村村民蔡新怀说。
截至目前,全县成立牧草专业合作社6家,大户50余家。
“我们还积极引进大型企业发展牧草,从而解决村民就业问题。”何川东说。
近日,笔者在许明寺镇大地牧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草饲料加工基地看到,工人们正在加工牧草及包装。据悉,该公司配套有种养一体化现代种植养殖示范园、西部牧歌农业科技研发中心、草苗培育基地、草饲料加工基地、有机肥生产基地,共占地6000余亩。截至目前,产业园已种植牧草3600余亩,年产牧草6万余吨,目前为重庆及周边地区最大牧草种植基地。
“附近的村民不但以每亩250元的价格把土地流转给我们,还可以在这里务工,我们这里每天至少有60余人打工,最多的时候每天有200余人。我们把牧草加工后每吨可卖450元,而且还可以延长保质期。”牧草基地负责人梅平说。
责任编辑:李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