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7月17日6时讯(通讯员 何韵婷)近日,笔者在重庆市丰都县仁沙镇仁寿村看到,宽阔平坦的水泥路通村入户,阡陌纵横的农田,青瓦,白墙点缀在青山绿水之间,村民们在各个产业基地辛勤劳作,一幅美丽的新农村画卷徐徐展开。
据悉,仁寿村位于仁沙镇西北面,最高海拔1031米,为北岸最高峰,下设6个组600户2074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63户233人,曾因地势偏远,基础设施落后,主导产业空虚、劳动力不足等原因成为深度贫困村。如今的仁寿村路变畅了,景变美了,村民干劲足了,腰包也逐渐鼓了起来。昔日的贫困村已脱变为今朝的美丽乡村。
提升基础设施 打通“致富路”
一条条宽阔平坦的水泥路通村入户,一口口蓄水满满的山坪塘蓄势待发,一辆辆小货车行驶在乡村公路大道上,村民们三三俩俩在院坝前,忙着手里的活儿,嘴里畅聊着村里发生的变化。
“现在路通了,村里的交通运输条件好,我们买卖拉货变得容易多了,搞规模养殖的村民也越来越多,日子也越过越好了。”仁寿村2组村民陈宇卫抑制不住内心地喜悦说。
“仁寿村是仁沙镇最偏远的山村,以前村上很多地方的路不通,自然阻碍了经济的发展,青壮年都纷纷选择外出务工挣钱。”该村脱贫攻坚驻村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刘光于感慨万千地说。
想致富、先修路。仁寿村将着力提升基础设施放在首位,积极为当地群众打通“致富路”。截至目前,该村硬化四好农村公路23.58公里,扩宽仁梁公路4公里,新建人行便道28.5公里,还连通了仁寿村至大崖树公路,方便458名群众出行。同时,该村还新修人饮水池6口,完成东西部协作人饮水池1口。

危房改造 实现村民“安居梦”
近日,笔者一行来到仁寿村6组许元成的家中,看家他们一家人正在客厅坐着看电视。
许元成家中有3口人,因家庭缺劳动力,曾被纳入建卡贫困户。通过危房改造,他们一家告别了年久失修,房屋漏雨的危房,搬进了舒适安全的新房居住。
“以前我家的房子是木房子,由于年久失修,一遇下雨满屋渗水,已经不能住人了,想在回想起都感到十分害怕。”许元成提起原先的住房还心有余悸。他说,2017年被纳入D级危房改造后,整个房屋焕然一新,他们一家3口也搬入了新家,现在不仅住的安全,也住得更加舒适了。
现在许元成居住的新房有90来平方米,三间卧室,一个厨房,一个客厅,一个厕所,厨房碗柜、灶台干净整洁,厕所贴上了崭新的瓷砖,客厅摆放着简易的家居,整个新家看起来温馨和舒适。
刘光于介绍,截至目前,该村共完成C、D级危房改造108户,其中D级32户, C级76户,易地搬迁3户。同时还完成农房四改142处,其中改厕60处、改厨31处、改院35处、改圈16处。
产业发展 让贫困村成“聚宝盆”
余正清、向会英夫妻是仁寿村6组村民,因俩人常年在主城经商渔船生意,颇有一番成绩。2017年,村干部及扶贫驻村工作队将其作为致富带头人,积极说服二人返乡创业带动当地村民一同致富。
“2017年我们夫妻俩返乡开始创办农家乐,农家乐占地约四五亩,为吃、住、娱一体,因价格实惠、环境洁净舒适,吸引了不少游客前往。”向会英乐呵呵告诉笔者,他们农家乐还养殖了100多头猪,100多只土鸡、100多鸭,一年下来利润在40万左右。
“我叫余笑芳,今年62岁,已经在农家乐做服务员3年了,想想这么大把年纪还能在家门口找到事干,真是太好了。”该村3组村民余笑芳表示,工作也挺轻松,离家又近,每月轻轻松松就能挣到钱,她感到很满足。
向会英告诉笔者,他们农家乐有10名固定工人,每年将开出工人劳务工约6万多元。
刘光于介绍,截至目前,该村共发展了星级农家乐3家,发展青脆李、红脆李1520亩,核桃1200亩,花椒1000亩,无花果55亩,中药材20亩,进一步带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