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8月14日6时讯(特约通讯员 范晴 通讯员 黄玉保)近日,踏着露珠的痕迹,迎着泥土的气息,闻着扑鼻的芬香,听着鸟儿的歌唱,笔者来到重庆市万州区瀼渡镇碑牌村上下院子,朝阳透过层层薄雾撒在白墙黛瓦的房舍上,如同抹了一层黄灿灿的颜色。放眼望去,村落晴如画,农舍昼起烟,美丽而又恬静的院落,与远处的青山绿树交织成一幅融融的和谐山水画。
走进院中,热情的村民将笔者迎进屋内,泡上一杯清香的山茶,温热余香间,一个按照“党建引领、群众参与、以点带面、全域推进”的原则进行人居环境治理,以庭院“小美”促人居环境“大美”的故事渐渐清晰起来。
庭院“小美”美在骨子里
八月,夏花绚丽。踏着晨光,漫步于园中小径,曲径回廊,看那烟光日影浮动于疏枝繁叶之间。院子内,每隔数十米便有一个用废弃的砖头和瓦片砌成的花台,三角梅、指甲花、鸡冠花等相间而植,茂密葱茏的鸡冠花簇簇拥拥,如繁星点点;绚烂多彩的三角梅重重叠叠似霏霏云烟。整齐划一的小径围栏内,丛丛荷叶吐绿,微风拂过,忽聚忽散,飘飘悠悠,如一片月色般轻轻盈盈,与房前屋后果香瓜圆的菜园相融合,令人耳目一新。
行走在院落中,随处可见“感恩亲人、勤奋守法”等充满生活气息的文化墙。目之所及,家家户户的房前屋后、露台上、窗口里,见缝插针种满了花草,有些人家在房前屋后栽了一些李树和梨树,翡翠般的叶子,柔柔的枝条,一片片,一团团,在浓烈的阳光中投下绿绿的浓荫。山风飘过,不时有树叶打着旋儿飘下来,落在旁边的花丛中,一眨眼,黄的、红的、绿的,如五彩斑斓的调色盘。此时,初识的院子,被暖风染过的颜色,直如一个婉约的佳人,美在骨子里,美得人心驰荡漾。
构筑全民参与的共治格局
“以前我们这个院子可不是这个样子。”65岁的晏永福告诉笔者,半年前,上下院子还是另外一番景象:院中柴草乱码、杂物乱放;路面坑坑洼洼,积水严重,碰到暴雨,雨水排泄不畅,形成“山村看海”的无奈景观;村民将鸡鸭等小家禽散养,粪便遍地,臭气熏天,苍蝇蚊虫成堆,一到雨天,根本无处下脚。
让晏永福没想到的是,原本又脏又乱的农家小院仿佛在一夜之间“变脸”。改变来自瀼渡镇以“打造美丽庭院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的活动——当地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实干导向、结果导向,以基层党建引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充分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支部书记与两委成员及院落党员组成义务清扫保洁队,带头清理沟渠、清扫垃圾,硬化路面,为全家外出户清扫保洁,以党员示范带动群众主动参与到环境治理活动中来,构筑全民参与的共治格局,真正让农民成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参与者、建设者、受益者。
建立运转良好常态长效机制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一项系统性工作。”瀼渡镇宣传委员汪维云介绍,在人居环境治理过程中,该镇坚持以点带面、全域推进,在全镇打造了上下院子、周家岩院子、龙井湾院子三个镇级示范园落,因地制宜确定整治方案和建设时序,然后以此为样板在全镇范围内推广。
同时,建立运转良好的常态长效机制,制定相关考核机制和奖惩办法,从制度层面督促落实各项整治措施;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纳入常态化督查,将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任务细化量化制定等级评比机制;成立村级保洁员、组级卫生监督员、党员干部义务清扫保洁队三支队伍,建立院落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卫生自治公约、院落文明公约、村规民约等制度,实现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实行院落公共区域与农户日清扫、周督查、月通报、季排位、年总评“五个环节”的保洁考核机制,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突出短板,带领群众“干干净净迎小康”,切实增强农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
“走的是硬化路,喝的是自来水,吃的是自家产的绿色菜,环境一点不比城里差。而且村里还发展了果园和生态养殖项目,在家门口就能打要挣钱,这好日子,以前那是想都不敢想啊!真是赶上好时候了。”说起现在的生活,在上下院子住了一辈子的邓永平老汉一脸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