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经济网

梁平:岗位送到家门口 市级贫困村贫困户托起小康梦
2021-01-06 07:57:12    作者:张常伟      来源:华龙网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月6日6时30分讯(特约通讯员 张常伟)扶贫不养懒汉,劳动才有收获。在脱贫攻坚中,重庆市梁平区复平镇小山社区积极实施就业扶贫巩固脱贫成效,为年龄偏大、无技能、无资本、弱劳力、有负担无法外出务工而自身无力脱贫的贫困户提供就业机会,采取增设卫生保洁、护林员公益岗位等措施,确保有就业意愿建卡贫困群众不出社区就能实现就业增收。

复平镇小山社区九组的乡村道路上,贫困户蒋德珍正打扫清洁。特约通讯员 张常伟 摄
复平镇小山社区九组的乡村道路上,贫困户蒋德珍正打扫清洁。特约通讯员 张常伟 摄

小山社区八组的贫困户蒋德珍今年55岁,家里4口人,丈夫在家种水稻、离异的儿子在外务工,孙女年年幼在家上学,经济负担较重。针对一家的实际情况,复平镇干部、小山社区两委给她安排了公益性岗位,并帮助她发展养殖猪、牛,种植水稻、玉米等。从2018年开始,她开始负责小山社区七组到九组路段的清扫工作,每个月的收入达1400元。加上种养殖业,家庭年收入可达9万余元,她和一家人不再为家庭开支发愁了,走上了脱贫致富道路。

小山社区五组的小冲垭口,贫困户任民祥(中)向镇、社区干部汇报森林防火登记情况。特约通讯员 张常伟 摄
小山社区五组的小冲垭口,贫困户任民祥(中)向镇、社区干部汇报森林防火登记情况。特约通讯员 张常伟 摄

“这个活既方便,还有空余的时间,我回去照顾老公和做点养殖和种植业,有活干、有钱挣,我们现在收入很好、生活富裕,心里很踏实。”蒋德珍表示。

复平镇小山社区五组的贫困户任民祥今年72 岁,曾经家庭特别困难,他又是三级残疾,在2014年被识别为建卡贫困户。2018年4月,在复平镇党委、政府和村干部的帮扶下,任民祥搬出了“危房”,住进了位于复平镇小山社区的小冲垭口的70平方米改建住房,这里是通往黑天池风景区的必经之地。

小山社区“两委”利用这一优势,设置了森林防火检查站,通过公益性岗位聘请任民祥,成为这3000亩大山的护林员,每天负责来往车辆登记,向游客和村民宣传森林安全知识,以及交通劝导。任民祥在守护中发现了商机,便腾出一间房屋,开起了山区便民店,销售酱油、饮品、零食等各类商品,成了这里的“独家”经营。2019年,在扶贫工作队帮助下,他家成功申领了5万元扶贫小额信贷,女儿和女婿拿着这笔钱,在梁山城区石马路开了一家16平方米的便民超市,年收入达5万元,一家人实现了长效脱贫。

“我腿脚不便,多亏了党和政府,能够在家门口就把钱挣了,收入增加了,也守护了大山里的森林安全,我觉得生活很幸福、很满足。”提起自己的新工作,任民祥自豪不已。

梁平区复平镇小山社区九组的建卡贫困户郭德明夫妇饲养的高山巴马香猪,正在介绍小猪仔。特约通讯员 张常伟 摄
梁平区复平镇小山社区九组的建卡贫困户郭德明夫妇饲养的高山巴马香猪,正在介绍小猪仔。特约通讯员 张常伟 摄

小山社区九组建卡贫困户郭德明夫妇住在黑天池景区腹地,景区道路打通后,在镇、社区相关负责人的帮助下,郭德明夫妇在景区的天池山居务工,平均每天收入100元到150元。他家成了“黄金地段”,承包的5亩鱼塘养殖高山冷水鱼,养的40头高山巴马香猪再不愁销路了,每年各项累计总收入已达30万元。在社区的帮助下,他还将自己的房屋改建成100多平方米的农家乐,进一步增加自己收入。

“以前一心想往山下搬,现在每天可以有固定收入,而且来游玩的游客越来越多,收入也多了,我也打消了这个念头,安心发展自己的产业!”谈到如今的生活,郭德明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蒋德珍、任民祥、郭德明家中取得可喜变化,只是复平镇党委、政府、小山社区“两委”抓住机遇,充分利用优越的自然环境和不断完善的基础配套为贫困户提供政策帮扶的的一个个缩影。

与此同时,小山社区还十分注重贫困人员的技能培训,将种植大户、中药材基地等负责人与贫困户建立长效联系,为他们提供自主择业的机会。还积极牵线搭桥,介绍贫困人员到梁平工业园区的企业、以及餐饮企业就业。去年以来,该社区已帮助20余名贫困人员陆续到区内企业上岗和就近务工,让建卡贫困群众不用远离家乡就能实现就业增收。 

责任编辑:李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