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9月1日6时讯(特约通讯员 隆太良)入秋以来,在重庆石柱县悦崃镇水桥村1400亩有机水稻种植基地,沉甸甸的稻穗随风摇曳,让人心旷神怡。在悦崃镇的绿桃、东木、悦来、新城、联合村,漫山遍野的脆红李缀满枝头,阵阵果香弥漫在一个个基地,采摘的人群络绎不绝。各种产业欣欣向荣发展的背后,是悦崃镇坚持党建引领,大胆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路径,推动乡村振兴的生动写照。
立足村组特色,推动产业振兴
“悦崃镇的产业发展,主要以种好谷子、管好李子为主,兼顾辣椒、中药材、黄花产业……”笔者在悦崃镇采访时,镇党委书记谭海波介绍说。
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悦崃镇坚持财政项目资金投入集体化原则,整合资金270万元,盘活村校舍、原村办公楼、撂荒地、山坪塘等资源,成立由9个村民委员会共同持股的重庆市悦崃土司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聘用总经理1名,实行公司化运营管理。
该公司立足村组特色、因地制宜,先后建成“悦崃土司贡米”、有机黄花、脆红李等特色网货生产基地9个,产业发展呈百花齐放春满园的壮观景象。
今年春耕期间,全镇发展有机水稻产业8000余亩,种植脆红李、粉黛李等李子产业7500余亩,辣椒种植面积达3800余亩,木本中药材2000余亩,有机黄花500余亩。
截至目前,该公司总资产超1000万元,全镇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00万元,彻底消除了空壳村,村集体经济发展蹄疾而步稳。
创建党建品牌,助力组织振兴
盛夏以来,悦崃镇绿桃村处处瓜果飘香。果园间、基地里,农户忙碌的身影随处可见。居民墙上,一幅幅土家风情绘画多姿多彩、朴实自然。
为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绿桃村党支部因地制宜,培育创建了“秀美绿桃”党建特色品牌。围绕这一党建品牌,该村加大产业兴旺、乡风文明建设和环境整治力度,打造出宜居宜业高“颜值”的秀美乡村。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农村强不强,要看领头羊。“党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归根到底要让老百姓得到实惠。”谭海波说。
悦崃镇通过以点带面,立足全镇各村特色,还统筹创建了“稻香水桥、古韵新城、山水蜜红、灵秀五岗、风情东木、锦绣寺院、生态联合、幸福悦来”一村一特8个党建品牌,作为推动组织振兴的有力抓手,助力乡村振兴。
一个党支部就是一个堡垒,一个党建品牌就是一份“硬核”力量。
悦崃镇各村围绕党建品牌,以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为目标,充分发挥“品牌”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基层党建和经济发展双赢。在2020年,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23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143.53万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8万元。
打好“乡愁牌”,实现人才振兴
采访中,笔者在悦来村返乡创业人士谭成安组建的石柱县卓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和电商服务中心看到,原料车间、清洗车间、烘干车间窗明几净,机械设备纤尘不染。精加工后的黄花菜、竹笋干、干豇豆等干货在电商服务中心分门别类摆放得整整齐齐。
2017年,谭成安返乡后,分别组建了公司和电商中心,完善了“公司+基地+电商+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打造了500亩黄花、600亩脆红李特色产业基地。不仅常年招收当地30余名村民务工,还带动143个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
该公司培育集当地特色土货加工、电商平台于一体的网货加工中心,构建“前店后厂”一体化销售模式,近年来,通过“远山结亲”“鲁渝协作”等渠道,销售辣椒、脆红李、土司贡米等农特产品300余万元。
这是悦崃镇为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激发人才振兴活力,创新人才引进模式 ,打好“乡愁牌”,实现“振兴梦”的一个生动事例。
近年来,悦崃镇通过创新人才引进模式,完善基层带头人队伍选配机制,共选聘20名优秀青年到村任职,培育党员致富能手13人,吸引10余名在外创业人士返乡创业。同时以“理论+实操”方式开展技术培训61场,带动发展家庭农场37个、产业大户20户,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日月其迈,岁律更新。悦崃镇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总要求,打造亮点、彰显特色,走出了“党建引领、资源盘活、产业推动、强村富民”的壮大集体经济多元化发展之路,“幸福悦崃”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