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贸市场不仅是展示城市文明形象的窗口,也是衡量民生改善情况的标尺。
随着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江津区一个个农贸市场在升级改造中实现了靓丽颜值和文明内涵的双提升,设施配套完善、环境干净卫生、商户诚信经营……市民的“菜篮子”拎得更加舒心、放心、安心。
位于几江街道得胜街的红卫巷农贸市场,是江津城区形成较早的农贸市场之一。这座1999年就投用的农贸市场,占地面积约3100平方米,共计设置摊位167个、门面10间,辐射周边多个社区,每天流动人数上万人次,日成交额约70万元。
日前,记者走进红卫巷农贸市场看到,蔬菜区、肉区、水产区、干副食品区、卤制品区等分类明确,市场内的路面干净整洁,分类垃圾桶被放在显眼位置,改造后的公厕十分便民。
看着创文工作带来的变化,在市场经营15年的摊主陈玉蓉深有体会:“以前我们卖菜都要穿筒靴,当时觉得农贸市场脏乱差臭,都是不可避免的。现在整个市场干净整洁,特别是从创文工作开展之后,市场里面清除了小广告,整治了胡接乱拉的电线,设置了垃圾分类设备,聘请了专业的保洁人员,更换了陈旧招牌和照明设施,看着诸多变化,我们经营者心里很舒坦。”
记者从江津区燕山市场服务有限公司了解到,借助创文契机,红卫巷农贸市场还重装了防滑地面、不锈钢柱等,实现了全市场视频监控无死角。升级硬件的同时,环境卫生、服务质量等软件也同步提升。
“我就住在红卫巷农贸市场楼上,几十年的老居民了。前些年,我宁愿贵点、走远点都去超市买菜。现在我又回到市场买菜了,因为整个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的市场干净、整洁、明亮、规范,价格公道。”附近居民郑洪文高兴地说。
红卫巷农贸市场是江津区标准化农贸市场创文“蝶变”的缩影。作为群众生活最“接地气”的民生场所、完善城市功能的便民市场,创文又为其带来了什么呢?
位于鼎山街道的鼎山大桥临时便民菜市场于2021年建成,承载着金江港湾、东江美景、津都海岸等东部新城小区居民的果蔬肉菜需求。这一区域原本没有农贸市场,该市场的出现填补了“空白”,为居民生活带来极大便利。
昨日,记者步入鼎山大桥临时便民菜市场看到,“创全国文明城区 建山水人文江津”“排队文明 礼让光荣”等宣传标语随处可见。与此同时,货车、三轮车、电动车等车辆整齐地停放在停车位上,店主维持着“门前三包”,市民有序挑选着新鲜的菜品。
百人百业、百姿百态的农贸市场,呈现的是生活的本来面貌,体现的则是城市建设与管理水平。江津区商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创文工作开展以来,该委通过政策引导市场方改善场内环境,按比例对农贸市场的门头、地面、管线等硬件设施改造进行资金补贴,彻底升级市场环境。目前,江津城区已打造标准化农贸市场9个。此外,该委与相关职能部门紧密配合,将执法延伸到市场内部,内外合力督促市场规范有序经营,并通过评选“文明市场”给予奖励的方式增添市场方改善场内环境、提质增效的信心和动力,让农贸市场既有“烟火气”又有“文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