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眼TV-华龙网讯(通讯员 简琳玲)“孩子学习跟不上,家长功课辅导难,多亏社区联系了大学生志愿者上门辅导,现在孩子成绩进步多了!”“以前办事要跑好几个地方,现在服务站既能咨询又能代办,真是让我们省心多了!”自江北区铁山坪街道救助服务联合体成立以来,一件件暖心故事不断上演,一声声居民的感慨彰显温暖。
今年以来,铁山坪街道以“打通社会救助服务最后一米”为目标,通过打造社会救助服务联合体,以“兜底保障”为基础,以“品质民生”为目标,精准施策,构建起多层次、广覆盖的社会救助体系,切实托起困难群众“稳稳的幸福”。
“暖心帮”全域覆盖 “温情达”精准到家
“多亏政府及时帮我申请了低保,孩子上学的补助也办下来了,生活总算有了盼头!”家住铁山坪街道的低保户唐女士说道。唐女士丈夫去世后,独自抚养子女,又无固定住所,难以维持家庭基本生活和子女读书问题,生活一度陷入困境。在网格员的引导下,唐女士走进了社会救助服务站寻求帮助,在了解基本情况后,服务站工作人员通过“渝悦救助通”协助唐女士提交了低保申请,申请成功后,又协助其申报了住房补贴,不仅如此,通过社会救助“一件事联办”,唐女士一家还可享受垃圾处置费、电费减免和医疗救助待遇等免申即享服务。此外,街道、社区、学校多方联动为孩子申请到爱心午餐,还发动社会力量对其开展帮扶,为孩子捐赠学习用品并提供了学业辅导。
今年以来,铁山坪街道以“便民、精准、高效”为目标,优化救助服务,通过“政策+服务+社会力量”的工作模式,聚焦困难家庭“基本生活+特殊需求”的双重难题,让群众感受到“救助有温度,生活有盼头”。
“大数据”赋能添翼 “铁脚板”丈量传温
如何打破传统模式,让政策主动找到有需要的人?铁山坪街道救助服务联合体多管齐下,依托“渝悦·救助通”线上救助、一体化治理智治平台及网格化管理,打出“智慧救助+主动发现”组合拳。
依托“渝悦救助通”,整合民政、医保、教育等部门数据,筛查大病医疗信息、失业登记、死亡、服刑、强戒等风险信号,并自动触发预警。今年4月,“渝悦救助通”收到一条大病医疗信息预警:街道特困人员刘大爷因生病支付了大额医疗费用。接到预警后,服务站工作人员第一时间来到刘大爷所在医院了解具体情况,在病房里面帮其申请了临时救助,缓解了刘大爷的经济压力。截至目前,已精准识别并解决困难群众需求50余件,消除了社会不稳定因素,提升了困难群众的幸福感。
在社区网格员常态化实地走访、入户调查工作中,深入了解群众的各项实际困难,带领志愿者队伍开展“敲门行动”,对独居老人、残疾人、重病患者等特殊群体进行定期走访。通过“一体化治理智治平台”将了解到的情况上报,由街道相关工作人员入户进行核实,及时协助困难人群申请救助补贴。
“小切口”激活公益 “微力量”汇聚社区
在铁山坪街道,社会救助正以一种温暖而生动的方式焕发新活力。“慈善小超市”是创新型社区互助平台,成为链接爱心、传递温暖的枢纽,主要通过接受社会捐赠和政府采购完善物资,困难群众通过更低的价格购买生活物资,减轻家庭负担。同时,小超市也是“爱心积分”的兑换站点,鼓励受助居民通过参与志愿服务获取积分,从而实现从“受助者”到“助人者”的角色转变。“以前是直接接受捐赠,现在还可以通过帮助其他人兑换物资,感觉特别有意义!”一位正在兑换物品的居民感慨道。
小超市旁边是“暖巷互助小站”,居民们热心捐赠出闲置物品,邻里互助蔚然成风;在“心愿屋”内,孩子们将心愿张贴上墙,由爱心人士进行认领,帮助孩子完成小小心愿。经社工介绍,这些服务的初衷是“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在‘被看见’中成长”。另一边,社区志愿者正在通过“爱心义卖坊”售卖手工艺品筹集公益资金。这些依托社区设施打造的“小切口”服务,共同织就了一张促进爱心流动的公益网络,有效推动了“向善力量”从认知到实践的深刻转变。
今年以来,铁山坪街道服务站累计帮扶困境儿童、低保家庭等群体超200户,惠及群众近千人。下一步,街道将持续深化社会救助服务联合体建设,突破传统救助模式,将社会救助服务推向新高度,不断提质增效,织密织牢民生服务保障网,切实托起困难群众“稳稳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