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备豪华镜头“打鸟”的发烧友。
成都人的春天系列报道2
成都,仲春。阳光灿烂,花木葳蕤。
清晨,一群野鸭子穿过弥漫的雾气,游弋到清幽的青龙湖岸边,湖岸四周游人稀少,那份静怡之美显得更甚。
湖边的一片小树林里,却挤满了人,数十只巨大的摄影镜头悄悄地从树影中探出来,一动不动地对着湖面。镜头后满是端坐的敦实男子,他们如同猎人一样在守候猎物。
许久,一只巨大的黄褐色大鸟掠过湖面,寂静的树林里瞬间传出一阵短促的惊呼,“来了!来了!”
短短几秒,此起彼伏的“哒哒哒”声响彻整个树林,他们,就是那群独钓寒江雪的“打鸟人”。自从去年12月15日,成都观鸟协会理事邹滔在成都青龙湖首次观测到大型猛禽白尾海雕后,热衷“打鸟”的摄友们几乎每日都架设在岸边,等候这只白尾海雕的表演。
青龙湖现已记录野生鸟类200多种,其中稀有、易危、濒危鸟类有近30种,包括难得一见的白尾海雕。
1 大鸟俯冲 他连按了184张照片
“我拍的这俯冲画面太帅了!”手持600毫米镜头拍摄的华老师等大鸟刚飞走,就迫不及待地查看相机画面。就刚才那阵小骚动中,他连按了184张照片,有些发麻的手指在翻看中都显得没那么灵活。短暂查看后,他又和周围人一样机械式的端坐在小马扎上,整个人群瞬间安静下来,大家如同一尊尊雕塑,将手指放在快门按键上,等待大鸟的第二次出现。
被他们追捧的大鸟是被列入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大型猛禽白尾海雕。其头、颈呈现淡黄褐色,有纯白色呈楔状的短尾,飞翔时两翅平直,常轻轻扇动。飞行一阵后往往会来一个短暂的滑翔,姿态之优美,如同空中精灵一般。
据成都观鸟协会会长沈尤介绍,白尾海雕是大型猛禽,体长84-91厘米,成鸟多为暗褐色。多活动于江河及湖泊附近的沼泽地带。繁殖于欧亚大陆北部和格陵兰岛,越冬于朝鲜、日本、印度、地中海和非洲西北部。在中国境内较为罕见,1992年在新疆首次发现,冬季于10月-11月会迁到越冬地,春季最晚于3月-4月离开越冬地。
青脚鹬。
2 顶级拍客 配10万元的超长远摄镜头
成都青龙湖湿地野生鸟类众多,根据成都观鸟协会连续多年的观察统计,青龙湖现已记录野生鸟类200多种,其中稀有、易危、濒危鸟类有近30种。
野生鸟类惧怕人类,很难被人近距离观察,在自然环境中直接观察有很大难度。它们稀有,难见,很难接近,想要留下它们不可重复性的珍贵影像,照相机就有了用武之地。越少越小的鸟类备受追捧,就是奉行了“物以稀为贵”的定理。
被人俗称的“打鸟”是指为了拍到理想的鸟类照片,摄影爱好者必须远离鸟类用长焦镜头拍照,这些长长的远摄镜头瞄准鸟群,就像打靶一样。为了拍到这些精灵的照片,背着几十斤重的设备钻山沟、涉浅滩,一等一整天是常事。
据资深鸟类拍客王振刚介绍,拍摄鸟类摄影器材宜为数码单反相机加上焦距400以上定焦镜头。动辄数万元的400毫米定焦镜头只是“打鸟”的入门款,很多顶级拍客,除了装备连拍速度、对焦速度极快的顶级单反机身外,还会购置几只价格接近10万元的超长远摄镜头,“打鸟”真的是很发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