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经济网

四川首例|患癌女孩卵巢组织冷冻成功 保留住当妈妈的机会
2019-12-12 08:32:57    作者:于遵素      来源:成都商报     

     11月26日,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生殖医学科和妇科,共同为一名26岁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实施卵巢组织冷冻,为其保存生育能力。这是四川省第一例临床卵巢组织冷冻。

  一个好消息

  罹患恶性肿瘤,别怕!

  这里将打造生育力保存平台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生殖医学科副教授肖准介绍说,近年来,年轻女性罹患恶性肿瘤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同时,肿瘤的诊疗技术不断提高,年轻肿瘤患者的生存率大幅提高,生存时间延长。但在恶性肿瘤治疗中,放疗、化疗和手术会对女性的卵巢功能造成严重损害。“据报道,接受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中有三分之一会出现卵巢早衰,而标准剂量的盆腔放疗,几乎会让所有的患者出现卵巢早衰。”肖准介绍说,如今,为年轻的、有生育需求的恶性肿瘤患者,包括处于儿童期、青春期的患者保存生育能力,是生殖医学科和肿瘤科共同面临的挑战。

  2018年起,在生殖医学科主任黄薇教授的带领下,华西第二医院生殖医学科在现有的卵子冷冻和胚胎冷冻技术基础上,拓展临床新技术“肿瘤患者卵巢组织深低温保存及冻融后自体移植技术”,针对不同患者采取个体化的生育力保存方案,满足不同患者、不同状况的生育力保存需求。

  此次接受卵巢组织冷冻保存的患者,正是一名26岁的年轻女性,因罹患子宫内膜癌到华西第二医院就诊,了解到患者有强烈的生育需求,经多科室会诊,决定在为其切除肿瘤时,同时取出卵巢,进行卵巢组织冷冻保存,以待患者身体条件恢复后,重新将卵巢组织移植回体内,实现恢复生育能力的希望。

  11月26日上午11点,在华西第二医院华西院区,妇科教授郑莹通过单孔腹腔镜,在为患者切除肿瘤时顺利取出卵巢,放入专用的运输液体中,仅用了15分钟,就运输到锦江院区生殖医学科卵巢组织冷冻实验室,进一步完成卵巢组织处理、冷冻保存的步骤。

  “下一步,我们希望打造四川乃至西南地区的生育力保存平台,所以运输能力考验也是重要的一环。这一次运输过程非常顺利。”肖准介绍说。

  来看手术过程

  卵巢组织裁剪成1毫米厚切片

  -196℃液氮中保存

  卵巢从患者体内取出后,放入专用的转运液,维持在4℃-7℃的低温状态下,抵达实验室,医护人员开始了紧张而精细的处理工作。

  “我们首先需要将卵巢的髓质部分剔除,仅保留卵巢皮质部分。”肖准举例说,一枚鸡蛋,蛋黄和蛋清部分,就像卵巢的髓质,在冷冻保存过程中,这部分组织没有价值,需要精细地、尽可能地完全剥离。剩下的像鸡蛋外壳和蛋清中间的薄膜部分,正是含有大量卵泡的卵巢组织皮质。接下来,医护人员将皮质剪裁成面积为1平方厘米大小的正方形,厚度仅1毫米。“太厚了,达不到冷冻要求,太薄了,可能会丢失其中的卵泡,即使移植回体内,也可能质量不佳。”

  剪裁完成了,卵巢组织皮质片需要依次放进专用的冷冻平衡液、冷冻保护液,再使用特殊载体冷冻,最后再放入-196℃液氮罐中保存。最终,为这位26岁年轻女性,成功保留了20片卵巢皮质切片。

  待患者经过抗肿瘤治疗,身体条件恢复后,就可以再次接受腹腔镜手术,移植解冻复苏的卵巢组织切片。“目前自体移植有两个部位,一是移植回此前切除的卵巢位置残端,只要患者的输卵管功能完好,可以自然受孕。”肖准说,另一种方式,是移植到卵巢周围的后腹膜位置,“在腹膜位置打一个孔,作为‘袋口’,这里血供丰富,有利于卵巢组织存活,后期通过辅助生殖技术,就是我们所说的试管婴儿技术,也可以完成妊娠需要。”值得注意的是,冷冻卵巢组织移植,不仅仅是有机会保存生育能力,同时,也可以恢复患者的内分泌功能,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重要价值。

  肖准介绍说,为了尽可能保证卵巢组织复苏存活率,一般情况下,单次会移植五六片左右卵巢组织皮质切片。

  其最大优势

  青春期、儿童恶性肿瘤患者

  也可保存生育能力

  冷冻卵巢组织,最大的优势在于,可以为儿童、青春期女性保留生育能力。

  肖准解释说,目前,在我国现行的伦理法规下,保留女性生育力的技术还有胚胎冷冻技术、卵子冷冻技术,但这两种技术,都只能针对已婚女性,儿童、青春期以及年轻的单身未婚女性如果罹患恶性肿瘤,无法通过上述两项技术保留生育能力,而卵巢组织冷冻则不受上述伦理限制。“据国外的数据,最小的(卵巢组织冷冻)患者年龄只有2岁。”肖准说,一般说来,年龄小于35岁的患者都可以,卵巢功能良好,甚至可以放宽到40岁。

  “除了年龄因素以外,一般情况下,所有恶性肿瘤有生育需求的女性患者,都可以考虑冷冻卵巢组织。”肖准说,但经医生诊断,处于恶性肿瘤晚期、生命终末期、预后情况不佳、生存期较短的患者,冷冻卵巢组织的意义不大,同时,卵巢本身的恶性肿瘤患者,可能因为移植带回肿瘤细胞,因此,也不建议冷冻卵巢组织保留生育能力。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于遵素

责任编辑:吴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