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经济网

重庆开州:这些鸟为何飞到汉丰湖
2017-09-19 07:59:02    作者:吴刚      来源:重庆日报     

      初秋,正午。汉丰湖北岸,芦苇丛被水雾笼罩,四围寂静。

突然,芦苇丛一边传出巨大的水花声,有人落水。不过,落水者却一脸兴奋,爬到岸边,举在头顶的双手捧着一台相机。

这是开州区汉丰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局副局长黄亚洲。落水前,他已经在草丛中蹲守了半个小时,结果被一条突然窜出的蛇中断了拍摄。还好,那时他已经拍到了想要的场景——一只斑嘴鸭带着一群刚孵化出的小鸭,走出隐藏在芦苇丛中的巢穴。

从西伯利亚来到中国南方过冬的斑嘴鸭,每年春天折返。如今在汉丰湖繁育,表明这种候鸟已经在此安家落户并形成了一定的种群规模,也表明汉丰湖的水质和其他环境指标,已经满足它们的生存需要。

6种珍稀禽类为重庆首次发现

入职7年来,黄亚洲每周要花3天时间,带着相机观察、记录汉丰湖鸟类种类、规模的变化。

黄亚洲是安徽人,从本科到研究生,学了7年植物学。从植物研究转向当初并不在行的禽类研究,他的理由是“时不时会发现一些珍稀的鸟类,让人无比激动”。

2014年3月,黄亚洲乘坐两名爱鸟志愿者驾驶的小船,举着相机悄悄靠近汉丰湖里的一座小岛。一只脚掌和嘴壳均呈红色、体形类似于鸳鸯的鸟,逐渐在取景框中清晰起来。他让志愿者轻轻摇橹再靠近,“是它,中华秋沙鸭!”黄亚洲激动得手腕颤抖,相机差点掉入水中。

据介绍,由于对栖息地有近乎苛刻的环境要求,中华秋沙鸭近年来数量锐减,目前存世量仅3000只,比扬子鳄还稀少。

黄亚洲说,类似激动人心的时刻,他几乎每年都能经历一次。近年来,他在汉丰湖观察到并进行了统计的,仅雁鸭类候鸟就有近20种。另外,他发现的赤颈鸫、蒙古沙鸻、红胸田鸡等6种珍稀禽类,在100多年来的重庆观鸟记录中,尚属首次。

“不要说珍稀鸟类,以前连麻雀都少见”

黄亚洲记得,自己刚参加工作那会儿,汉丰湖还是另一番景象:“每年江水退去,湖边都是白花花的一片,稀泥浆中夹杂着腐烂的植物,甚至还有动物尸体,苍蝇满天飞。”

所谓江水退去,即每年春天,三峡水库为了给即将到来的春汛腾出库容,把水位从175米降至145米左右,长江两岸会出现消落带。

汉丰湖所在地,是三峡水库消落带的一部分,不仅视觉上有碍观瞻,还有着严重的环境隐患。开州区汉丰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局局长熊生介绍,消落带上缺少多年生木本植物扎根,泥土松软,很容易滑坡。季节性的草本植物,被江水淹死后,茎块腐烂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同时,两岸村民习惯在消落带种粮种菜,农药化肥导致严重的面源污染。

“环境不好,不要说珍稀鸟类,以前连麻雀都少见。”黄亚洲说,前几年每到春秋季,他看见成群的候鸟从天空飞过,但很少看到有落地栖息的。

涨水时一片浩瀚,落水时一片花海

开州城区以东约4公里,澎溪河上一道水坝拔地而起,它为城市蓄出一汪相当于两个西湖面积的水域,这正是汉丰湖。

2016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时明确指出,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把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作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项目的优先选项,实施好长江防护林体系建设、水土流失及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退耕还林还草、水土保持、河湖和湿地生态保护修复等工程,增强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等生态功能。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修复长江生态环境的重要讲话精神,为进一步做好汉丰湖生态修复工作指明了方向。

汉丰湖上游,日常水位为171米。开州采取了两种方法绿化消落带。在地势较为平坦的消落带,沿着坡岸开辟出不同高差的梯田式水塘,种上荷花等观赏植物,后者的花期,正好位于水位下跌之时。换句话说,涨水时一片浩瀚,落水时一片花海。在地势较为陡峭的消落带,最高水位线以上栽种常规花卉,以下栽种水杉、芦苇等耐淹植物,从而彻底遮挡住此前裸露的岩石或滩涂。

汉丰湖下游,扛得住水淹的水杉被大量种植,这些树即便被淹过头顶一个月,仍然能存活。树木绿化了裸露的滩涂,也降低了塌方的风险。

同时,村民在消落带上的种植行为得到引导,只允许在部分地块种植空心菜、菱角等不需要施肥的水生蔬菜,以减少面源污染。

值得一提的是,开州在汉丰湖几个便于游客到达的区域,堆砌了几座人工小岛。黄亚洲说,那是专门为鸟类打造的家园。

“让鸟成为城市的景观,主要目的是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他说。

重报集团中央厨房出品

责任编辑: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