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是国庆假期第一天,在郫都区三道堰的青杠树景区,首届稻鱼节活动吸引了数千游客蜂拥而至,游客杨长庆专程从上海赶回成都过双节,在稻鱼节上“拔草”了——重新当一回农民,体验传统劳作的意义。
难忘童年经历
期待体验农事乐趣
杨长庆老家在四川绵阳市的三台县,现在在上海工作。虽然大学毕业后就一直在城市,但是对土地、对农村有着深厚的感情,尤其是有了儿子后,一直想带儿子一起体验干农活的乐趣,让孩子体会耕耘才有收获的人生道理。
杨长庆说,就在前几天,他从手机上的锦观新闻客户端看到了三道堰在国庆期间举办首届稻鱼节的消息,于是趁着难得的假期,他专门回了一趟三台老家,接上父母,大假第一天就带着全家人到青杠树村来度假了。
劳动赢得收获
成都游客三道堰圆梦
走进景区,恰逢三道堰镇的割谷子比赛正在热闹进行,杨长庆和家人们赶紧挤进去看热闹。“加油,加油!”在观众们热烈的呐喊助威声中,割谷子的比赛掀起热潮,来自三道堰各个村的农事高手们前来一较高下,比赛规则非常简单,选手们分为10组,10分钟内割出的稻田距离最长的为胜。只见选手们拿着弯弯的镰刀,躬身在稻田里奋力收割,很快割完一大片稻田。
杨长庆报名参加了游客赛,“好久没有手工割谷子了, 还是很累,不过很有意思,想起了过去在老家,每年收谷子的季节都要回家帮忙,虽然很辛苦,但是可以和父母、弟弟在一起,全家人在劳动中其乐融融。”杨长庆感慨地说。
在稻田的另一边,则是捉稻鱼的一片田地,看着大家从田里捉到鲜活的鱼,杨长庆6岁的儿子从未见过如此场面,兴奋地拍起手来,脱掉鞋子,父子俩跳进田里,用一个简单的竹笼作捕鱼工具,看准了鱼的位置赶紧盖上笼子,10多分钟时间后,父子俩收获了七八条肥美的稻田鱼。杨长庆连连说:“安逸,安逸,不虚此行。”
发展特色农业
启动全球重要农业文化申遗
既种稻谷又养鱼,在三道堰镇,这样带来“双丰收”的稻田鱼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4000亩,一季水稻的时间就可以养殖出80万斤的高品质稻田鱼,而随着旅游产业的兴旺发展,三道堰结合当地特色农业,还将农业生产活动衍生发展成为了特色乡村旅游项目,实现了“三丰收” ,也为全国各地游客体验天府文化提供了好去处。
现在,三道堰镇大力发展都市现代农业,从供给侧发力,努力发展有机绿色农业、创意休闲景观、田园城市形态,全力申报全球农业文化遗产。
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目前,郫都区以三道堰、新民场、唐元、唐昌、团结、德源6个街道为核心区,以花园、友爱、安德、古城4个街道为精华区,正在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将在现有水旱轮作系统及稻鱼共生系统的基础上,打造稻鱼共生、稻油(菜)轮作特色农业主题公园,实施“百千万”工程。同时,依托三道堰镇“全国特色小镇”“全国宜居小镇”和两个“国家4A级景区”的品牌效应,力争将三道堰镇打造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产业融合发展的示范区。
本报记者 张渝 摄影 谢明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