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成都市一环路菊乐路口的公厕,外墙和房顶被绿色植被和鲜花所覆盖。成都市城管委供图
本报记者殷鹏
今年以来,一场“厕所革命”在成都掀起,以公厕新建、提档升级为重点,对全市环卫公厕进行改造升级。目前,成都已有729座环卫公厕24小时向公众开放,开放率达45%。到2020年全市将新建环卫公厕800座、改造环卫公厕1500座,让每一位市民如厕更方便。
既人性化又有科技感 蓉城公厕获外地游客点赞
在武侯祠大街高升桥小游园公厕,这座人气很高的“高科技公厕”,亮点不少:屋顶采用局部镂空玻璃封顶工艺,充分利用了自然光,宽敞明亮;为节约用水,由传统的手动冲水改造为感应冲水;增设了母婴室、儿童坐便器、便民厕位求助呼叫器等设施设备;环卫工人休息室配备了微波炉、空调、沙发茶几、淋浴房等,供周边环卫工人等户外工作者使用。
同时,红外线监控预洁系统与武侯区的城市管理信息平台连接,组成云平台,“这样可以实时监督公厕保洁和环卫公司管理情况。”武侯区城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值得一提的是,厕所正门中央有一块蹲位显示屏,有人显示红色,无人显示绿色,极大地方便了市民如厕。“哇,这么整洁时尚!”南京游客赵黎走进公厕后大吃一惊,连称此次成都之行颠覆了他以往对公厕的印象。
红色屋顶,鸟语花香。位于成都市广福桥横街的公厕像极了一个精巧的亭子。“这是一座整体装配式公厕。”成都市城管委环卫处处长温旭东说,公厕采用钢架结构,外立面使用新型环保材料,搭建只要3天,使用寿命在20年以上。
最关键的是,这座公厕按照2∶3的男女比例蹲位设计。过去成都公厕蹲位比例多为1∶1,如今提高女性蹲位比例,不仅较好地满足了女性公共场所如厕需求,也是城市管理人性化与精细化的体现。68岁的李奶奶家住附近,她笑呵呵地告诉记者,“以前上厕所经常排队,现在不用了。”
记者了解到,今年这种装配式公厕仅在武侯区就将建成42座。未来在成都,将涌现出更多的装配式公厕,在便民服务上挑起大梁。
加大密度规划布局 推进公厕智能化管理
成都的“厕所革命”还体现在密度上。为破解公厕数量不足、分布不均的难题,成都按照一年初见成效、两年稳步推进、三年大见成效、四年全面完成的目标计划,全面加密公厕数量,合理规划布局。
数据显示,自2015年以来,成都已新建公厕500余座,改建600余座。
按照《城市公厕管理办法》及《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规定,成都在规划上做足“文章”——编制完善城乡厕所规划并落实公厕控规,依法查处改变公厕用地属性、变更公厕点位以及“规而不建、规后乱建”等违法违规行为。
目前,成都市五城区及高新区已完成公厕布点规划,并落实控规,规划平均设置密度约为4.7座/平方公里;天府新区、龙泉驿、青白江、新都、双流、都江堰、彭州、邛崃、金堂、新津、大邑11个县(市、区)相继完成专项规划编制。
“我们对公厕开放时间、设施配置、作业流程、质量要求等都有明确规范。”温旭东说,今年每座公厕增设2到3个导向标志牌(含夜间灯箱标志牌),方便群众寻找。此外,成都212座公厕配有卫生纸、洗手液、干手器等设备,全市A级旅游景区、星级农家乐、乡村酒店厕所以及公园厕所配齐卫生纸、擦手纸和洗手液。
在互联网时代,推进公厕智能化管理也提上日程。今年4月,成都首次实施“互联网+公厕”计划,在数字成都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发布环卫公厕的电子地图,在成都城管APP和微信公众号中新增“找公厕、用公厕、评公厕”功能模块,实现公厕精准定位和信息实时反馈,“只要下载成都城管APP,按键扫描周边公厕,就能查找到距离自己最近的公厕。”
随着这场“厕所革命”的开展,“鸟语花香”“科技时尚”的公厕已悄然出现在成都的大街小巷,不仅让外地游客对成都有了更美好的印象,更让市民有了实实在在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原标题:在这里 有“科技时尚”还有“鸟语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