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旅游不可走偏(旅游漫笔)
日前,俄罗斯旅游署红色旅游路线协调委员会秘书沙罗夫在第六届中俄论坛上表示,旅游署为中国游客制定了5条红色旅游路线,俄罗斯的“红色旅游”将成为中国红色旅游的一部分,未来将与中国红色旅游联通发展。红色旅游已经成为中国旅游的一个品牌。在国内,山西、河北、青海、浙江、湖南、安徽等地,在这个春天接连推出红色旅游发展新举措,传承红色基因、激发时代精神已成为发展共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红色旅游要把准方向,核心是进行红色教育、传承红色基因,让干部群众来到这里能接受红色精神洗礼。”
自2004年以来,我国红色旅游人数累计超过50亿人次,年均增长16%,高于旅游业增长率。红色旅游如火如荼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广阔前景振奋人心。
但个别景点,疏于管理,盲目经营,使红色旅游走偏。近日一则有关地道战遗址的新闻引起轩然大波,有游客换上汉奸或是伪军服装在此嬉笑拍照。作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道战遗址景区这样的发展状况令人痛心,革命遗址得不到有效保护、革命精神遭到戏谑玷污。这与红色旅游的发展初衷背道而驰。
还有一些红色景区在景区建设上单纯追求硬件设施“高大上”,存在旅游产品单一,景区讲解套路化、娱乐化、庸俗化等现象,对游客尤其是青少年游客易产生价值观误导。
红色旅游与其他旅游产品一个最大的不同在于,它绝不仅仅是一个旅游产品,更是一项文化工程。随着时代的发展,红色旅游的内涵更加丰富,不仅包含体现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文化遗存,也注重对中国人民艰苦奋斗、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的体现。可以说,红色旅游地是中国人的精神高地,承载着塑造社会价值观的重大使命。
通过旅游,实现对国民进行本国历史教育的目的,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成为制度。德国一些州要求每个学校都要定期组织学生到纳粹集中营等地游览参观,勿忘历史,中小学生参与反法西斯教育的修学旅游成为常态。目前,我国的红色旅游已成为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团工会组织的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国研经济研究院院长王辉指出,一个国家在追求民族解放、国家独立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价值观和精神内涵其实就是一种“红色”文化,发展好红色旅游是对我国文化自信和国家软实力的展现。
当前,我国各地进行了“红色旅游+绿色旅游”“红色旅游+乡村旅游”“红色旅游+科技旅游”等多种形式的有益探索。无论发展形式如何,“红色”都应当始终是红色旅游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