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京城便有冬游赏雪的雅俗,且有多处赏雪的好去处。
景山松雪:“西涯八景”之一。“西涯”即什刹海,因明代文学家李东阳在什刹海边一个叫西涯的地方长大,并写下《西涯杂咏十二首》,吟咏这一带的景色,故“西涯”便成了什刹海别称。景山距离什刹海不远,是北京城内的至高处,山上最多的树木是松树和柏树。每当落雪时分,这些常青树便落了毛茸茸的白雪,像是披上了厚厚的绒毯,洁白而高雅,使人赏心悦目。特别是登上景山的万春亭极目远望,京城的雪中景色美不胜收。
西山晴雪:“燕京八景”之一。早在金代,西山一带就成为京城赏雪胜地。当时被称为“西山积雪”,元代改为“西山晴雪”。明时又改称“西山霁雪”。清代乾隆皇帝在此赏雪后,觉得称“西山晴雪”更为贴切,故恢复此称,并御题了“西山晴雪”碑立于香山之上。每当雪后初晴,站在西山上凭高临远,但见山峦玉列,峰岭琼联,旭日照辉,格外壮丽。明朝文学家胡广在此赏雪后,即兴赋诗曰:“银屏素壁何迢峣,西山新霁雪未消。千林皓影散琼树,万壑晴光凌碧霄。”
断桥残雪:“圆明园仿西湖十景”之一。位于圆明园西北部,有一座东西向叠石桥,西面与问津亭相邻。“断桥残雪”本是杭州“西湖十景”之一,清代被乾隆帝“移植”到圆明园。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在桥东立“断桥残雪”坊。每当瑞雪初晴,站在桥头上眺望,可见桥的阳面已冰消雪化,而桥的阴面却还是白雪皑皑,如铺琼砌玉,晶莹朗澈。乾隆帝有御制诗云:“在昔桥头密雪铺,举头见额忆西湖。春巡几度曾来往,乃识西湖此不殊。”
居庸霁雪:“燕(昌)平八景”之一。居庸关位于昌平区南口镇西北,是万里长城著名景观,矗立于八达岭长城南侧。每当大雪纷纷,雄伟的关山便成为一片银白的世界,静谧而圣洁。站在关楼之上举目四望,那“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壮丽景观尽收眼底,使人心胸开阔。明代文学家徐渭曾赋《明代自岔道走居庸》诗:“昨夜飞花苦不多,朝来起视白峨峨。一行裘帽风中去,半日关山雪里过。银髻望夫高入汉,玉屏随客折成河。中间一道明如线,四角红毡拥数骡。”
妫川积雪:“延州(庆)八景”之一。妫川也称妫河,发源于延庆区张山营镇与河北省赤城县交界的大海坨山,向东汇集多水,再曲折西流,穿越龙庆峡婉转出山,至金牛山西折,绕康西草原入官厅湖(水库),迤逦百余华里,因贯穿延庆境内,故被誉为延庆的“母亲河”。由于延庆境内多山,所以妫河多在山谷中穿行,每当落雪,满川满山皆为瑞雪覆盖,玉树琼枝,景色格外迷人。
上关积雪:“永宁八景”之一。永宁地处延庆区中部,上关为关沟最扼要之处,地势险峻,曾建有上关城。因地势较高,降雪之后遮阴之处积雪多日不融,形成一道独特的景观,故称“上关积雪”。明代文人赵羾在《上关积雪》中记述了冬日上关城冰雕玉砌的美景:“大雪满边城,睥睨凝玉垒。云间翠叠迷,天外云屏倚。寒生击柝楼,冰立悬崖冰。”
海坨戴雪:大海坨山属于燕山山脉,其主峰海拔2241米,为北京第二高峰。山顶常年平均气温比北京城区低13摄氏度左右,每年l0月初至次年5月多出现“海坨戴雪”的神奇景象,被誉为“塞外珠峰”。山顶气温较低,遇有降水天气,山下为雨,山上为雪,且存留时间较长,皑皑白雪,显得格外耀眼。
盘阴积雪:“平谷八景”之一。盘山在平谷城区东三十里,为燕山余脉,“高二千余仞,周百余里”,被誉为“京东第一山”。盘山峰峦叠嶂,萃然排空。因山阴日照不到,冬天降雪积至三四月尚未融化,而此时山下的桃花已悄然绽放,相映成景,为京东赏雪的好地方。明代平谷知县刘爱曾赋诗曰:“半山残雪永难消,三月桃花尚未娇。每到清霄闲眺望,月明玉垒倚天霄。”
盐沟雪浪:“良乡八景”之一。盐沟即今房山区良乡刺猬河,古称“福禄水”,辽金时改称为“盐沟河”。每逢冬雪之后,盐沟河形成一起一伏的雪浪。远望银装素裹,在红日高照下,层层雪浪闪着道道银光,景色十分迷人。
户力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