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空俯瞰,横跨海南岛东北部铺前湾海域的海文大桥,犹如一条巨龙,连接起海口江东大道和文昌滨海旅游公路。
大桥的建成通车,让海口至文昌铺前的车程从一个半小时缩短至20分钟,这不仅让铺前地区的群众欢欣鼓舞,更让慕名古镇人文和美食的海口市民游客们都迫不及待地想要去铺前了。
走,去铺前,让我们一起聆听古宅老街的故事、看山海相连的美景、品味舌尖上的酸辣甜咸。
登木兰灯塔眺海天一色
铺前,自古以来就是港口重镇,它地理位置特殊,居于海南岛最北端,地处琼州海峡出海口,三面环海,北与雷州半岛隔海相望,美丽而富饶。
到铺前游玩,首先一定要去铺前的最北端——著名的“海南角”,这里绵延数十里的沙滩海岸与碧波起伏的海面相连,是一块尚未开发的处女地,自然美景能让人忘却琐碎的烦心事。
这里有林密草茂的七星岭,被佛门道家视为圣地。建于明代天启五年(1625年)的七星斗柄塔屹立于山顶,虽历经390多年风雨沧桑,依旧巍然矗立,是研究海南古塔的宝贵实物资料,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里还有被称为世界第二的“急水门”,据说海水流速极快,仅次于被认定为世界第一的英吉利海峡急水门,古时候不熟悉此海域的船只常常在此遇险,因此也被称作“鬼门关”。
最佳观景点在木兰头,国家交通运输部南海航海保障中心海口航标处木栏头航标管理站有一座现代化的灯塔——木兰灯塔,登塔远眺,只见碧波万顷,“海南角”水天一色,细白的沙滩,岸边奇石嶙峋,联结着绿意葱茏的山岭,美景如诗如画。
尝民间酸辣品海的鲜甜
当然,到铺前,不能不尝这里的美食。“民以食为天”,在铺前人看来,这句话还有后半句,“食以味为先”,自古以来,铺前一带就物产丰庶,美食层出不穷。
首先,不得不说的就是糟粕醋。正宗铺前糟粕醋,其酸,仅呈中性度数,不强烈呛人,不伤齿蚀嘴,能诱人垂涎、开人胃口、增人食欲;其辣,能增强味道、刺激口感、美化醋色、排除油腻。
来到铺前老街,要一碗糟粕醋,只见醋面油花漂浮,醋色黄中映红,醋香浓郁贯鼻,醋味酸辣爽口。有人说,糟粕醋对食客们味蕾的刺激是伴随终生的,食过一次,往后再听到那三个字,口舌已自然生津。
铺前的海鲜也是闻名遐迩。铺前马鲛鱼曾在2010年就入选博鳌亚洲论坛接待宴品,卓越的品质曾赢得各国元首广泛赞誉。
不过,对于临海而居、世代渔耕的铺前人而言,大鱼大肉的朵颐之快并不是最满足的,当地人对食物的烹制有着更细腻的挖掘。
铺前人不仅喜欢酿虾酱,还以此推及,鱼酱、蟹酱、生蚝酱等等不同酱类出现在铺前的餐桌之上。以鱼蘸鱼、以虾蘸虾,甚至还能以蟹蘸蟹、以蚝蘸蚝,铺前人可谓是将“吃货”二字诠释得淋漓尽致。
逛溪北书院听老街传奇
沧海桑田,铺前的美,不仅在于优越的地理和自然条件,更在于它有着深厚底蕴的人文。例如琼州硕儒潘存呕心沥血修建而成的溪北书院,如今已是铺前一景,是我省现存较完整的清代建筑之一。
还有铺前渔港码头附近的骑楼老街。纵岁月流逝,但街头巷尾那光滑可鉴的石板,老铺旧店那精美别致的装饰,依然难掩那昔日的繁华。
独特的环境使得铺前人敢于大海行舟,他们很早以前就以开放的心态走向海洋,走向东南亚,走向世界,成为海南华侨中较早“下南洋”的一个群体。19世纪末,在海口建起一栋栋南洋风情的骑楼建筑的时候,位于文昌最偏僻一角的铺前也建起了门面相对、檐廊宽阔、精美绝伦的骑楼“十字街”。只是,与海口骑楼街区基本横平竖直的结构不同,铺前老街弯弯曲曲,犹如一条游龙,宛转曲折,探头入海。据说,设计者遵循民俗和注重风水,特意设计成弯曲的街道,意图保住风水财运,同时抵挡自然灾害等。
鼎盛时期的铺前骑楼老街,南北街长约180米,拥有店铺30多间,东西街长350多米,街宽7米,两旁南洋风格骑楼130多间。如今,虽大多已经破败,但行走其中,依旧能感受到浓烈的渔港气息,一幢幢依旧散发着艺术气息的骑楼建筑,历经百余年风雨,风韵犹存。
小贴士
1.海南角位于铺前的最北端,从铺前镇墟出发,约需40分钟的车程。清晨或傍晚时分观景最佳。自驾前往建议带水和垃圾袋等,海湾尚未开发建设,无旅游接待点和配套服务设施。
2.骑楼老街位于铺前镇墟,紧靠铺前港码头,下了海文大桥,几分钟车程就到。早晨和傍晚的时候,这里有渔货交易,可以选购新鲜的海产品。
3.溪北书院位于文昌铺前镇文北中学校园内。
4.糟粕醋在铺前民间盛行,其中骑楼老街较受青睐的就有两三家,高悬的店铺招牌醒目,很容易找到。不过,铺前当地人吃糟粕醋有趣,通常先大口喝下碗中醋汤,又让店家再盛,如此反复二三才吃下干货,这种吃法叫“添油加醋法”,店家添醋免费。
海南日报记者 李佳飞 特约记者 黄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