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经济网

在云南昭通,乡村文化能人“种”下热忱
2021-08-27 08:38:05    作者:张影      来源:中国文化报     

    昭通市位于云南省东北部,是革命老区、民族散杂居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多,也曾是全国深度贫困地区之一。老百姓不仅经济上落后,文化上更为贫困,村级文化活动场所面积不足,设施少,除外出务工的人员外,大部分老人、妇女、儿童留守在农村,教育文化水平低,老百姓的文化生活匮乏。从基层文化服务的保障条件看,全市乡镇文化站工作人员严重不足,当时乡镇文化站人员仅有285人,编制状况难以满足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需求。管理人员少、服务能力差,难以引导、组织广大人民群众开展文体活动,市民难以享受文化惠民成果。

  尽快培养一批数量足够、素质优良的基层文化能人,显得尤为迫切。昭通市在2017年成功申报了第四期国家“深度贫困地区基层文化能人培养”公共文化体系示范项目,围绕乡村文化能人全覆盖目标,培训对象覆盖全市146个乡镇1337个行政村及500人以上的自然村非财政供养的基层文艺活动带头人。

  项目创新了基层文化队伍培训的新形式,探索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才艺展演相结合的模式。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党的惠民政策、文物知识、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民族民间歌舞乐知识、民间歌曲收集整理、农村文化市场监管、全民健身体育活动的组织实施、民族民间舞蹈的组织编排、民间文化艺术的合作交流、反邪防邪和禁毒、防艾知识等。

  学成后,能人们“种”下了文化——

  昭通市自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深度贫困地区基层文化能人培养”实施以来共举办18期、2000余名文化能人参加培训。乡村文化能人成为脱贫攻坚的引领者,乡村文体活动的指导员,党的惠民政策的宣传员,乡风文明建设的践行者,美丽乡村的推动者。

  乡村文化能人的服务能力得到提升,不少乡村文化能人培训回去后,把学到的知识、服务的热情在本乡本土充分发挥。昭阳区苏家院乡中河村的温元庚是生活在乡村的文艺爱好者,他平日喜欢书法和摄影,也是昭阳区农民书画协会会员。参加培训后,声乐、舞蹈、书法等课程都使他受益匪浅。“特别是非遗文化方面,以前我不懂啥叫非遗。”温元庚学习后对非遗有了了解,并理解了民间的花灯、古建筑等非遗文化保护的重要性。如今,温元庚免费指导小学生学习书法、摄影,讲解入门知识,在村组影响了一大批农民摄影爱好者。他因此成为阳光工程文化志愿者。在文化能人的带动下,温元庚所在乡村精神风貌发生了变化,公共卫生得到了提升,变得整洁、干净。

  昭阳区的李学德是云南省级非遗项目苗族古歌的代表性传承人,从十几岁开始唱苗族古歌,如今已经50多岁。“我觉得古歌再不抢救就失传了。”李学德说。平日里,李学德工作紧张忙碌,但是仍然挤出时间,在基层做苗族古歌的培训,每期参与者在20人到40人不等。李学德介绍,苗族古歌的传承与学习需要长期积累,通过培训只能教学生基础知识,后续需要学生到村里跟踪学习,用心、精心才会传唱下去。

  鲁甸县龙头山镇的蔡关萍说:“培训后对文化生活的认识提高了。‘文化创新’‘文化遗产’等概念打开了我的视野。”在文艺队中,蔡关萍带领大家排练舞蹈,参加县里的广场舞比赛,还拿到了奖状。“培训回来之后,我就带领大家在一起跳舞、看书,日常的文化活动更加丰富。”蔡关萍说。

  在昭通,很多村组织的桃花节、油菜花节、梨花节、李子节、枇杷节、乡村春晚等活动中,农村文化能人都是积极的参与者和组织者。绥江新滩镇的莫祖英就是节庆活动的组织者。在培训中,莫祖英学习到了旅游知识,她把这些内容传达给更多的人。“参加培训的人都希望从我们这里学会如何能够服务好游客。”莫祖英说,乡村文化能人培训提升了他们的服务能力,激发了乡村文化活动积极分子的服务热情。

   村委会乐意把文体设施交给他们——

  乡村文化能人的出现解决了村级文化体育设施无人管理的难题。昭通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提出县级财政购买公益性岗位,解决村级文化设施无人管理的问题。但由于地方经济落后,已经建立的村级文化体育设施有人用无人管的现象一度十分突出。昭通市文体局组织乡村文化能人培训结束后,文化能人主动积极参与文体活动,村委会也乐意把文体设施管理权交给那些培训过的乡村文化能人,从而解决了村级文化体育设施无人管理的难题。温元庚告诉记者,他在村子里就负责管理文化室。

  基层文化能人巩固了社会主义农村文化阵地。农村文化能人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洗礼,接受了禁毒、防艾、反邪、防邪专题教育,回去后自觉抵制陈规陋习,倡导乡风文明,使邪教与非法组织在边远山区没有立足之地,从而巩固了农村文化阵地,确保了文化安全。

  昭通在第四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申报成功后,未来计划在此基础上,提质增效,巩固创建成果,达到引领示范作用。昭通将继续加大培训力度,续写提质增效新篇。精心制定培训方案,优选培训对象,科学设置培训内容,采用线上、线下培训方式相结合,实现因材施教,重视、规范培训管理,严管、严控用实项目补助经费,精心编制好培训教材。

  昭通有关负责人表示,将用项目成果助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推动乡村振兴。不断加大投入,切实加强基层设施网络建设;通过示范项目创建,培养一批文化能人,成为公共文化服务的坚强保障;在示范项目创建过程中通过实施文化惠民工程,较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显著提升文化惠民效果。 

 

责任编辑: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