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经济网

重庆马铃薯总产量全国第六
2021-04-10 07:52:52    作者:龙丹梅      来源: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讯 (记者 龙丹梅)洋芋、红苕、苞谷俗称“三大坨”,一度是贫困山区常用食物的代名词。重庆日报记者近日从市农技推广总站了解到,“三大坨”中的洋芋(即马铃薯)如今在我市常年种植面积在500万亩左右,总产量120万吨左右(折粮),总产值54亿元,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全国第六,马铃薯已成为我市脱贫攻坚重要产业。

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重庆综合试验站站长黄振霖介绍,重庆市约三分之一的耕地分布在海拔800米以上的中高山区,马铃薯是这一区域具有生态优势的作物,曾是贫困山区和三峡库区农民不可替代的口粮。近年来,我市把特色马铃薯作为十大山地特色高效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积极推广优良品种和绿色高产高效技术,全力延伸产业链条,全市马铃薯产业呈健康发展势头。目前,马铃薯仍是巫溪、万州、武隆等14个区县的农业主打产业之一。

据了解,我市在渝东北山区主要布局高淀粉马铃薯,在交通便利的沿江河谷低海拔区主要布局早市菜用马铃薯和菜用秋马铃薯。2020年,全市特色马铃薯种植面积204.45万亩,占全市马铃薯的41%,较2018年增加57.3%。全市多数脱贫区县均把马铃薯产业纳入扶贫主导产业,新品种和新技术的应用使得脱贫地区马铃薯平均增产22%,产地均价由2018年的0.6元/公斤增加到2020年的0.92元/公斤,每亩平均增收500元以上,推动过去的“土豆”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金豆”。

同时,我市还狠抓脱毒种薯繁供体系建设,推动马铃薯产业持续发展。黄振霖介绍,依托重庆市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巫溪县、石柱县脱毒种苗繁育中心及原种生产基地,我市的脱毒种薯生产形成了“公司+科研+基地+农户”、“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供销一条龙模式,构建了脱毒种薯3级繁供体系。原原种设计年生产能力8000万粒,实际生产量2500万粒左右,脱毒种薯普及率26%左右,较2010年翻一番,新品种更换率52%。脱毒种薯及良种良法良制的推广应用,不但提高了马铃薯的单产和效益,也极大助推了马铃薯产业高质量发展。

围绕马铃薯生产上的“癌症”——晚疫病,我市引进优化比利时晚疫病CARAH预警模型,在马铃薯主产区县建立了90个晚疫病预警监测点。目前,示范区马铃薯晚疫病用药次数明显减少,亩均减少化学农药20%以上,挽回损失10%左右。目前,该预警体系已应用到甘肃、贵州等14个省的280余个县。

此外,我市还注重品牌培育,扩大重庆马铃薯的影响力。目前,“巫溪洋芋”、“城口洋芋”已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和市级绿色食品生产基地认证。今年,欧洲联盟委员会还把“巫溪洋芋”列入“中欧100+100”地理标志互认产品名录,带动我市马铃薯产业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责任编辑: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