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黄乔)川渝两地法院如何以司法力量护航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近日,市高法院相关负责人接受采访时介绍,自2020年5月两地法院签署《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司法协作框架协议》以来,两地已构建起“1+N”跨域司法协作体系,签署协作协议、机制300余个,协同完成跨域立案、委托执行4.6万件次,联合发布白皮书及典型案例850余个,成渝金融法院审结案件标的额超550亿元。
“打破行政区划壁垒,推动司法服务同城化是关键。”该负责人坦言,当前仍面临跨域法律适用标准需进一步统一、异地执行效率待提升等挑战。
对此,近年来,两地法院联手发布重点领域审判白皮书、典型案例,推动裁判尺度“同城标准”。同时,建立司法警察工作协作机制,为跨域审判执行提供有力警务保障,有效破解异地用警难题。此外,两地法院还健全联合培训、交流任职机制,共育专业化法治人才。
“我们将持续深化协作,以更高水平司法服务,共同唱好新时代西部‘双城记’。”该负责人透露,将进一步完善跨域立案诉讼服务机制,用好“一体化诉讼服务中心”,实现跨区域高效协同办案;进一步简化跨域执行用警协调程序,推动警力互援“同城响应”;推动制定《川渝两地盗窃罪量刑指导意见实施细则》等,让司法协作成果更可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