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眼TV-华龙网讯(记者 李黎)清晨,涪陵区蔺市街道红旗社区,村民潘锡洪沿着河岸散步,清澈河水中的游鱼清晰可见。“以前河道满是淤泥,又黑又臭,现在能在河边散步锻炼,日子越过越舒心!”潘锡洪的感慨,正是涪陵区以生态文明建设情况报告制度为抓手,推动生态治理见行见效的生动缩影。
今年,涪陵区被纳入全市生态文明建设情况报告制度试点区县后,区人大常委会构建起全链条、立体式生态文明建设监督体系,人大代表们共提出生态文明方面的意见建议132件。截至目前,办结率达100%,为人民群众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绿色答卷。
治理后的涪陵黎香溪两岸山清水秀。涪陵区委宣传部供图
听民意
污水处理厂臭味难题“清零”
“以前路过污水处理厂,臭味能飘很远,现在整改后,再也闻不到异味了!”大顺镇大顺村村民提起家门口的变化,满是满意。作为老场镇所在地,大顺村常住居民超3000人,此前建成的污水处理厂因采用三级过滤工艺,受人工湿地退化影响,过滤效果下降,异味问题成了村民“烦心事”。
今年初,涪陵区人大常委会抽调区镇人大代表组成监督小组,开展生态环境走访时,及时收集到村民反映的这一问题。在代表们的督促下,镇政府迅速推进整改,不仅争取到100万元项目资金,还将污水处理厂的无动力过滤升级为有动力过滤,从根源解决臭味难题。如今,改造后的污水处理厂即将完成设备安装投入使用,周边环境焕然一新。
这一变化,正是涪陵区推动“报告制度+民生实事”融合的缩影。区人大常委会将老旧小区改造、环境整治等生态相关民生项目纳入报告内容,通过实地察看、专题调研督导,已推动9项年度生态实事落地,让监督成果转化为群众可感的生态福祉。
白涛工业园区专用停车场。涪陵区委宣传部供图
强监督
破解危化品运输“环保+安全”难题
“300多辆危化品运输车没地方洗罐,污水可能流入乌江,乱停放还存安全隐患!”涪陵区人大代表、白涛街道新立村党支部书记杨治文在走访白涛工业园区时,发现了这一关键问题,随即提出“建设专用停车场与统一清洗服务”的建议。
建议提交后,区人大常委会将其纳入生态文明建设监督范畴,推动白涛街道与园区、企业协同联动。利用园区闲置空地,建成可容纳180余辆车的危化品运输车辆专用停车场。
同时,白涛街道议事代表会撮合园区与华峰化工合作,打造智能化罐车清洗站,清洗废水通过集污系统统一输送至污水处理站处理,彻底解决污水外排与车辆乱停问题。
今年以来,涪陵区人大常委会强化“报告制度+代表建议办理”闭环,将人大审议意见落实、环保督察整改等纳入刚性报告内容,通过调研、座谈跟踪进度。像“加快全域旅游发展”“建立非遗传习基地”等代表建议,均被列为年度监督重点,确保每一条建议都“掷地有声”。
重治理
黑臭水体变身“幸福河湖”
“以前堡子河淤泥厚、水质浑,夏天臭味扑鼻,没人愿意靠近。”回忆过去,蔺市街道红旗社区居民满是无奈。作为社区“老大难”问题,堡子河因长期缺乏清理,形成黑臭水体,严重影响居民生活。
在区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推动下,涪陵区生态环境局将红旗社区纳入黑臭水体治理清单,迅速启动清淤工程——挖掘机上阵清理厚淤泥,工作人员铺设污水管网,将村民生活污水统一接入邻近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再排入河道。治理完成后,河岸补植绿植花卉,昔日黑臭水体变身“休憩小公园”,成了村民散步、游玩的好去处。
不仅是堡子河,涪陵区还针对黎香溪流域实施全流域治理,清理整改13座小水电、建成44座污水处理设施、完成2000亩国土绿化,如今黎香溪干流水质连续4年保持Ⅱ类,流域健康评级达“二类河流”。依托生态优势,流域内美心红酒小镇获评“重庆乡村振兴十大示范案例”,实现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双向奔赴”。2024年,涪陵区15条农村黑臭水体动态清零,空气优良天数达321天,一幅天蓝、水清、岸绿的生态画卷正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