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刘依林) 12月7日至19日,《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第二阶段会议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行,会议目标是达成“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
据了解,在当地时间13日上午举行的第七届全球地方政府和城市峰会“全球地方政府和城市角——中国日”上,首届“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入选城市正式发布,中国仅昆明、成都、湖州、南阳、嘉兴、深圳6个城市获此殊荣。同时,6个入选城市还与其他国家的14个城市一起入选“自然城市”平台,这也是首次有中国城市入选该平台。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成都多措并举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以生态环境改善助推公园城市建设,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全域增绿增景、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大熊猫国家公园“绿肺”、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绿心”等一系列重点工程。十年来,成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大美画卷不断呈现,现有高等野生植物3139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89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4种。现有鸟类532种,中国特有鸟类18种,国家重点保护鸟类121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19种。全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从132天增加到299天,PM2.5平均浓度(微克/立方米)从97下降到39.8,每年有70余天能够在市区看见雪山,全市优良水体比例从70.5%提升至100%。
成都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成都将以此为契机,按照COP15会议制定的“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相关内容,充分考虑目标的可达性、可操作性以及自身实际,以公园城市建设为重要载体,持续深入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全面提升生物多样性治理能力和水平,为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提供更多的实践。
下一步,成都会持续保护修复自然生态系统,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两山、两网、两环、六片”生态格局将进一步巩固,生态网络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也将进一步强化,“更加优厚的自然生态与2100余万常住人口相依共存,城市与自然生态的关系更加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