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经济网

民心医生|重症医学科主任陈玺:心怀患者敬畏生命,做好床旁“守护神”
2023-02-27 08:11:36    作者:吴瑞雪      来源:华龙网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 门内是医护人员争分夺秒的生命赛跑,门外是家属心急如焚的焦灼等待,一扇厚重的大门隔出了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在普通人眼里“重症医学科(ICU)”费用昂贵,戒备森严、充满危险气息,而实际上它身负重任,是日常疾病治疗过程中延续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在医院里,重症医学科专门负责收治各科室的危重患者,并对这些具有潜在生命危险的患者进行严密的监护和有效治疗,帮助病人的身体回到稳定的状态,从而减少死亡风险。

“2017年,我离开大坪医院来到这里工作时,老师曾对我说过一番话令我记忆犹新。他说道:你要把在大坪医院工作14年学到的技术、经验以及重症理念带到区级医院去,去那里救治更多的患者,也影响一方人。”带着这样的信念,陈玺扎根在两江新区人民医院,全心全意服务病人,建设学科,带领一批又一批年轻人成长为合格的“床旁医生”,给徘徊在生死边缘的患者带去生命的新希望。

图片1

与死神赛跑,24小时“床旁医生”守护患者安危

“ICU里的医生就是‘床旁医生’,从上班那一刻起就要守在患者身边。”这是陈玺常常提醒后辈的一句话,也是她自己的工作守则。因为进入ICU病区的都是重症患者,他们大多数伴有呼吸衰竭、多器官衰竭、反复感染甚至出血等多重复杂情况。病情变化常在分秒之间,医生随时要掌握患者的实时状况,并下达针对目前病情的相关医嘱。只有伫立在床旁,守护在患者身边,才能真正实现24小时守护生命安全。

患者刘明(化名),今年41岁,从合川转院至两江新区人民医院。5年前他曾进行过肾移植手术,为降低排斥反应一直服用免疫抑制剂。入院前10天,刘明出现了发烧、咳喘的症状,随后症状不断加重。当地医院经检查发现其肺部85%以上出现“白肺”,血氧饱和度降至60%,建议马上进入ICU行进一步治疗。“患者入院时,我们的床位已经全部住满,但当时看到他的病情状况十分危急,肺部几乎停止工作,整个人出现紫钳症状,如再不抢救治疗随时面临生命危险,所以我们紧急加床收治。”回忆起刘明入院的情况,陈玺依然历历在目。

图片2

但成功入院仅仅是挽回生命的第一步,住进ICU后刘明病情跌宕起伏。严重缺氧、多器官衰竭、气道出血、反复感染出现耐药菌……每一次病情变化都对陈玺团队提出严峻考验。气管插管、俯卧位通气、球囊压迫止血、不断调整用药方案……“当患者住进ICU,把生命交付到我们手上,那我们就跟患者是‘过命交情’,一定要拼尽全力去拯救他。”不抛弃、不放弃是陈玺对待每一位患者的准则。经过一个多月的精心治疗,刘明终于脱离了鬼门关。当他听医护人员说起自己这番凶险的遭遇时,情不自禁地流下了泪水,并竖起大拇指为所有照护他的工作人员点赞。

图片3

像这样的故事,几乎每天都在上演,在这里,有随时需要抢救的患者、有刚动完大手术需要监测的患者、有需要脏器支持的患者、有严重创伤的患者……帮助他们与死神一搏的是ICU的医生、护士。

强人才引设备,降低死亡率是“守护者”根本使命

一名合格的ICU医生,一定要是医疗“多面手”。重症医学几乎涉及到临床所有的专业。除本专业的业务外,其他专业包括内科、外科、妇产科甚至是儿科等均要涉猎,工作中从患者的蛛丝马迹不断探寻疾病真相。陈玺指出,ICU就是一门综合学科,面对的是危重患者,患有多种疾病,如果医生不能将各门技术运用熟练,就无法保证患者生命安全。

为了让科室团队成员水平尽快与国内先进的重症监护室技术水平接轨,作为科室总舵手的陈玺坚持每周二早上在科内开展案例分享会,通过定期交流分享总结实践经验,提升诊疗水平。除了内部培训外,她每年都邀请业内著名的重症医学专家到科室讲座指导,同时将科室人员输送到国内各大医院的重症医学科进行进修学习,把前沿的技术、经验带回来分享,不断深化科室内的学习氛围,帮助更多想干事业的年轻人练好“内功”。

努力不会被辜负,付出终会有回报!在陈玺的带领下,重症医学科近年来申请了近20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发明专利,目前在研省部级课题2项。

ICU是全院危急重症患者最集中的地方,是离死神最近的地方,这里不仅需要专业知识更广泛、基础知识更扎实的医生护士,多学科强有力的技术支撑,高精尖的设备也是保证患者生命安全不可缺少的因素之一。在两江新区人民医院ICU病区,专门有一间房摆满了大大小小、形状不一的救治仪器以及连通它们的粗细不一的管子,直让人眼花缭乱。

体外膜肺氧合(ECMO)、中央心电监护系统、除颤仪、心肺复苏机、床旁CRRT治疗仪……依托大量仪器设备的支持,两江新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在专科治疗和技术方面都处于区域医疗的领先地位。

图片4
图片5

    未来,重症医学科还将强化基础、提升建设、发展优势,从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管理规范、科研教学等方面着手,促进学科发展,提升服务质量,打造区域ICU品牌,全力满足市民群众对优质医疗资源的需求,以实际行动书写一张张救死扶伤的生命答卷。(文/吴瑞雪 视频/薛传真) 

责任编辑:张明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