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眼TV-华龙网讯(特派记者 李燊 张馨月)近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云阳地质公园为世界地质公园,这是重庆创建的首个世界地质公园。今(18)日,重庆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这一好消息,并介绍云阳世界地质公园有关情况。
世界地质公园与世界遗产、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并称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三大旗舰品牌。其核心理念是“保护、教育和可持续发展”。“云阳世界地质公园的成功创建,是重庆近年来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成果。”主发布人、重庆市政府办公厅副主任陶晓锋介绍道。
据介绍,云阳世界地质公园位于重庆市云阳县,地处长江三峡库区腹地,总面积1124.05平方公里。这里有中侏罗世恐龙化石群、龙缸喀斯特地貌两大世界级地质奇观,堪称镇园之宝。这里还有长江上游自然生态环境和珍稀野生动植物,同时融合云阳县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土家少数民族文化,是一个集科普教育、民俗文化、休闲度假、生态观光为一体的地质宝库。
陶晓锋解读说,世界级恐龙遗址是云阳世界地质公园的核心资源。云阳世界地质公园的最大亮点就是21世纪以来新发现的、世界罕见的恐龙化石群,已探明的恐龙化石露头区域长达18.2公里,时代上横跨整个侏罗纪中期,被誉为“世界恐龙化石长城”,发掘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侏罗纪单体恐龙化石墙。目前已经命名了普安云阳龙、朐忍渝州龙、普贤峨眉龙、元始巴山龙等6个新属或新种恐龙,经过研究建立的云阳新田沟组恐龙动物群填补了世界恐龙演化史空白,具有全球性的科学价值。
独特自然生态是云阳世界地质公园的显著标识。阳世界地质公园山水交融、林茂物丰,自然生态独特多样,是长江上游重要的自然生态屏障。其中,以“天下第一缸”闻名遐迩的龙缸天坑是地质公园内喀斯特地貌的典型代表,与龙洞、大安洞、石笋河峡谷等景观共同构成了完整的岩溶系统,被科学界誉为研究喀斯特地貌演化的天然实验室,具有很高的科学和美学价值;地质公园内原始森林广袤,高山草场广阔,磨刀溪、清水湖等水体景观壮美秀丽,自然之美浑然天成;此外,地质公园内动植物种类繁多,拥有长江鲟、灵猫、水杉等57种国家级保护动植物,是一个科普研发、旅游打卡的胜地。
陶晓锋说,悠久历史文化是云阳世界地质公园的深厚底蕴。地质公园内保留着大量历史遗迹和文化遗产,共有1197处古建筑、古遗址等列入《全国文物分布图》。其中,享有“巴蜀胜景、文澡胜地”美誉的张飞庙,镌刻着杜甫、王维、苏轼、黄庭坚等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名篇佳作,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素有“夔门砥柱、川东屏障”之称的宋元山城防御体系磐石城是地质遗迹和文化遗产结合的典型代表;作为地质公园内少数民族代表的土家族,其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和民俗活动为地质公园增添了浓郁的文化特色。
陶晓锋说,重庆下一步将紧扣打造美丽中国建设先行区,秉承“保护、教育和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世界地质公园品牌效应,更好统筹高水平发展和高质量发展,努力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
一方面,重庆将以世界地质公园保护为抓手,构建“地质公园+生态屏障”融合保护新模式,通过优化整合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风景名胜区等,构建跨生态单元的复合型保护网络,推动自然资源从“封闭保护”转向“系统共生”;另一方面,重庆将策划开展地质资源保护国际性活动,建立跨区域共建共保共享机制,共同探索高水平保护新模式,切实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着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典型案例。
重庆还将在科普教育上推出更多创新,在可持续发展上实现更大突破。重庆将依托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的丰富资源,以云阳世界地质公园建设为抓手,引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先进理念,打造“地质+生态”的研学路线,开发“地质+文化”的科普产品,推动地质故事与长江文化、巴蜀文化深度融合,加快打造地质科普教育标志性成果,为“大三峡”文旅赋予新内涵、丰富新场景、增添新动能。
重庆将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创新世界地质公园与城市营销、文旅业态、消费市场等深度融合发展模式,联动周边省市打造地质资源文旅产品、地质遗产IP联盟,丰富生态康养、文化创意、低空经济等一批消费新业态,打通生态价值高质量转化通道,推动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努力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
最后,陶晓锋向世界发出邀请:“‘百闻不如一见’,借此机会也真诚邀请大家,欢迎大家到美丽的山城重庆,游地质公园,游两江夜景,品重庆火锅,亲自感受山水之城、美丽之地的独特魅力,感受现代化新城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