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重庆讯(张明刚 刘广滨)到2025年,重庆全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的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到2035年,重庆基本实现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重大安全风险防控水平大幅提升,安全生产形势根本好转,自然灾害防御和巨灾应对能力达到全国先进水平,依法应急、科学应急、智慧应急的水平达到新的高度。
重庆市应急管理局11月5日发布消息称,为进一步统筹好发展与安全,持续推进全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由(重庆)市应急管理局牵头,按照(重庆)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和部署,经前期调研、起草编制、征求意见、专家论证、规划衔接等程序,编制完成了《重庆市应急管理“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
重庆市应急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何建平介绍,编制(重庆)全市应急管理“十四五”规划,我们紧扣“问题导向、目标指引”两项原则,从风险防范化解、应急救援能力、综合保障水平等方面的重大改革、重大政策、重点工程项目入手,着重明确了“十四五”期间我市应急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及重要举措,并清晰阐述了相应的重点任务与项目清单。同时,突出智慧应急,强调科技支撑,聚焦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防治领域,提出了优化整合科技资源、加大研发与应用力度、加强人才队伍培育与智库建设等举措,为提高我市事故灾害防控水平注入新的动能。
何建平说,规划主要包括5个部分的内容,一是应急管理工作现状与面临的形势。二是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三是主要任务。四是重点工程。五是保障措施。
何建平表示,这份规划着力实现的工作目标。总体来讲,到2025年,全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的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风险防控、基层基础、应急救援、综合保障、社会协同能力明显增强,安全生产整体水平、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显著增强,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得到有效遏制,有序有效应对各类事故灾害,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得到有力保障。到2035年,基本实现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重大安全风险防控水平大幅提升,安全生产形势根本好转,自然灾害防御和巨灾应对能力达到全国先进水平,依法应急、科学应急、智慧应急的水平达到新的高度,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得到显著增强。
按分类来讲:一是要实现应急管理体制机制的明晰和高效。应急管理领导体制、工作机制、职能划分、机构设置更加科学合理,应急管理机构基础设施、装备条件大幅改善,履职能力全面提升,法治化、专业化、规范化、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应急管理法治体系更加健全。区县、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装备达标率要达到100%。
二是要实现事故灾害防控能力显著提升。健全重大安全风险防控体系,使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得到有效遏制,防灾减灾和监测预警能力明显增强,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持续下降。突发气象灾害监测率要达到90%。
三是要实现事故灾害应急能力明显增强。综合应急救援队伍能力显著提升、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体系更加完善、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基本形成、社会应急力量健康有序发展。应急指挥、应急通信、应急物资、紧急运输等保障能力全面加强。到2025年,市、区县、乡镇(街道)三级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成率要达到100%,社区应急救援站(微型消防站)建成率要达到100%。航空应急力量基本实现1小时内到达市域内重大事故灾害风险地域。
四是要实现应急资源要素配置更加合理。科技支撑、人才保障、信息技术、产业资源更加有力,应急管理科技创新理论研究取得新突破,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初现规模,应急管理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具有应急管理相关学历、职业资格和实践经验的执法人员的配备不低于在职执法人员的75%。
五是要实现社会共治共建格局基本形成。公众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明显提升,市场机制作用有效发挥,应急管理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基本形成。到2025年,成功创建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3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