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重庆讯(胡子雄)重庆市群众艺术馆去年以公共文化服务大数据应用实践基地建设为契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以现代科技为支撑,不断创新服务手段,大力推进数字文化建设,全面推行线上线下结合并举的现代服务模式,着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传播力、影响力和参与度,不断满足广大群众美好精神文化新需求,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在工作实现五大成效。
一是坚持技术创新,不断提升平台性能
结合实际,坚持创新,着眼服务,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升级迭代,我馆申报的“基于群众满意度的文化馆数字资源加工方法”于2021年8月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授权。该技术着力解决数字资源加工、处理、存储和点播性能的技术改进,为实现精准服务、个性化服务和网络化服务,促进公共文化服务的供需有效对接提供了技术支撑。
二是线上线下,国家地区数据资源共享
将市馆及40个区县(含经济开发区、高新区)和30%以上镇街场馆网络资源、数据与国家平台有效对接,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大数据体系建设提供数据支撑。
三是指标量化,考核评价更加科学规范
以全市文化馆系统公共文化服务大数据为基础,对8个一级指标、200多个二级指标,进行多维度、多角度的定量定性分析,全面科学准确的进行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的评估分析,为用户提供更精准的服务。
四是多措并举,数字文化资源不断丰富
及时与国家、省市、企业等相关网络平台进行纵向、横向的对接融合,不断丰富平台资源,实行资源共享。着力打造适合网络传播,具有时代性、趣味性和艺术性的微视频、微电影、脱口秀、动漫动画以及各个门类的艺术作品等,开发个性化功能板块,不断吸引网民自发参与,激发网民创作、创造的热情、激情和能力。目前,重庆群众文化云平台数字资源门类齐全,内容丰富,数字资源存储空间达65TB,可供实时调配的数字资源40.6万个。
五是强化宣传推广,群众参与更加踊跃
通过线上与线下结合,直录播与现场展示相结合,市级和区县联办的方式,各平台和媒体终端进行了全方位宣传推广。截止2021年12月,重庆群众文化云平台访问量达9904.76万次,注册用户达109.26万个,其中80后90后占54.34%。文化活动网络直录播49场,全国各地群众网络视频收看达2562.91万人次。重庆市公共文化志愿服务产品涉及7大类7.51万个,全市群众文化志愿者总数达3.37万人,完成文化配送10.41万次,惠及群众2963.84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