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是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前沿阵地。作为防范化解灾害风险的“最初一公里”和应对处置各类突发灾害事件的“第一道防线”,如何着力提升基层防灾避险能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备受关注。
重庆合川区深入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以应急避难场所建设为切入点,聚焦基层加大资源配置、力量建设、人才科技等倾斜力度,结合基层智治体系建设、数字重庆建设,强规划、优设计、重建设、抓实效,全面构建起区、镇街、村社区三级避难场所体系,有力提升城市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水平。
合川人民广场应急避难场所(合川区应急管理局供图)
建好应急避难场所 让群众“安身”又“安心”
“垮岩了!垮岩了!快跑!”
“不要慌,往临时避难场所跑,那边安全!”
今年5月8日午后,一场自然灾害应急演练在涞滩镇三教村展开。在由村社区干部、网格员组成的避险转移队伍队员的引导下,仅用5分钟,村民全部达到临时避难场所,演练取得圆满成功。
涞滩镇三教村常住人口约1100人,主要面临洪涝灾害、地质灾害等风险。当自然灾害来临时,应急避难场所就是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庇护所”。该村党支部书记黄忠表示:“我们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农家乐地势空旷、交通便捷、设备设施齐全以及周边群众熟悉等优势,将李氏农庄、农聚富两家农家乐指定为应急避难场所,能够满足约600人的避难需求。”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合川区应急管理局局长代加森表示,“我们紧盯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充分运用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成果,结合合川避难场所建设的现状和需求,在全市率先编制完成《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合理设定近期、中期、长期‘三期’建设目标。”
同时,合川区将自然灾害高风险区、中高风险区作为重点关注、重点建设区域,认真分析避难场所建设标准、布局位置,明确原则、方式、标准“三大”建设要求,按照‘平急两用、建用结合’的原则,积极指导镇街将学校、广场、村(居)委会、农家乐和已建成的避难场所等现有资源运用起来,将闲置建筑、村民房屋及院坝改建起来,合理设置、建设高标准应急避难场所。现全区完成1275个避难场所建设,满足人民群众应急避险需求,让群众“安身”又“安心”。
代加森介绍,以涞滩镇为例,全镇共有38个避难场所,避难场所的规划与建设充分考虑了该镇的地理布局、人口分布和潜在风险因素等,建设过程中及时完善了供水、供电、卫生等基本设施,保障避难人员的基本生活需求。按照“平急结合”的方式,农家乐平时正常经营,在面临灾害时,将餐厅桌椅进行搬离放置简易行军床,利用空坝搭建避难帐篷,并将农家乐储备的生活物资拿出使用,灾后由政府统一结算补助。平日村里将社员大会、院坝会等活动安排在农家乐召开,并定期组织开展避险转移演练,让群众熟悉避难场所位置和前往路线,提升避险转移效率。
合川各镇街开展避险转移演练(合川区应急管理局供图)
打好防汛智慧“组合拳” 构筑防汛救灾“数字屏障”
合川地处嘉陵江、涪江、渠江三江交汇处,水域面积大,加之地形地貌特征,全区呈现年均过境水量多、强对流天气多的特点,洪涝、地灾等自然灾害形势复杂。在自然灾害面前,“分秒之间就是生死之差”。让预警跑在灾害前,是合川应对自然灾害的基本要求。为在灾害来临时,方便群众及时转移,做好群众安全“守护人”,合川区以推进数字政务应急管理跑道建设为突破口,通过强化技防措施,运用数字化、智能化手段提升监测预警、避险转移等能力,全力打好防汛智慧“组合拳”,构筑防汛救灾“数字屏障”。
“你已进入危险区域,请尽快离开!”今年10月29日上午11时许,一群众进入太和镇涪江警戒区域,视频监控智能识别引发预警,并通过现场设置的喇叭进行自动喊话。10分钟后,由于该群众一直处于警戒区域,后台的天翼视联平台自动生成事件预警,指挥中心人员通过太和镇一体化治理智治平台进行处理,通过视频监控查看为群众钓鱼,立即将事件进行办结。
太和镇基层治理指挥中心指挥长文闽说,“如果是在涨水期间或电站泄洪时,我们将把事件流转至镇上应急管理岗工作人员,由其赶到现场进行劝离后,并将最终结果反馈至平台,才算完成事件处置”。
合川区太和镇、钓鱼城街道等镇街依托电信、移动等运营商的技术支持,陆续开展视频监控智能化升级工作。通过在沿江区域新设置或将已有视频监控设备接入基层智治平台,并植入AI智能算法,做到分类分级处理风险事件,实现风险区群众实时捕捉、实时叫应。针对不同时期的不同风险,有针对性的划定风险区域。例如高温汛期时易发生水位上涨群众被困、群众游泳溺水等事件,通过AI算法划定两级风险识别区域,对于岸边及浅水滩涂等风险较低区域,识别到人员进入、滞留后,通过现场设置的喇叭进行自动喊话警示和劝离;当人员进入水深较深、水流较急等高风险区域时,系统将通过智治平台第一时间推送事件预警至镇指挥中心,指挥中心接件后立即核查甄别,并将事件流转至应急管理岗、水利服务岗和就近网格,相关人员即刻到达现场开展应急处置,撤离危险区域群众。
同时,合川区积极争取数字应急“群众避险转移”应用试点工作,开发了“转移避险”应用以及“应急百事通”小程序。在收到预警信息后,通过应用能够第一时间发布转移指令,配合在全市率先完成的全区1275个避难场所信息落图,实现周边避难场所实时查看、转移路线实时生成,构建调查摸底、事件感知、叫应反馈、转移监测、安置管理、力量协同等多跨场景。还能通过数字应急“群众避险转移”应用驾驶舱,实时查看人员转移情况、避难场所启用情况等,统筹指挥物资调配,对避险转移事件进行全流程闭环管控。
今年8月9日至10日,一场强降雨过程“光临”龙多山片区。沿线的燕窝、三庙两镇降水量达大暴雨,二郎、隆兴两镇达暴雨。重庆市合川区防汛抗旱指挥部联合重庆市合川区抗震救灾和地质灾害防治救援指挥部于9日17时启动防汛和地质灾害Ⅳ级应急响应,并通过避险转移应用发布避险转移指令,雨量较大镇街在对本辖区情况分析研判后,通过运用避险转移应用避险转移群众50户99人,无一人伤亡。
截至目前,在“数字应急·避险转移”应用的辅助支撑下,合川区成功应对13次强降雨天气、5次洪峰过境,紧急避险转移群众553名,无一人伤亡。
城,所以盛民也;民,乃城之本也。重庆是我国辖区面积和人口规模最大的城市,要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积极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步伐,让城市治理更智能、更高效、更精准,不断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
积极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归根到底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人民群众的需求,努力创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良好环境。合川区表示,将进一步贯彻落实数字重庆建设要求,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步伐,构建城市运行和治理智能中枢,建立健全“大综合一体化”城市综合治理体制机制,运用好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切实推动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创新,让城市运行和管理更顺畅更高效。
(文/刘广滨 张明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