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位于重庆市东南部,处武陵山区,乌江、郁江两江环绕,境内大小河流177条,水库25座,水域宽广,水情复杂,预防未成年人溺水任务艰巨,责任重大。
近年来,彭水县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对标数字重庆建设,向科技借智借力,创新开发使用“法治·防未成年人溺水一件事”应用,构建未成年人防溺水“安全堤”社会共治体系和群防群救的格局。
江边树立警示牌(彭水县应急管理局供图)
以“数”促防
筑牢“防水墙”
10月27日,汉葭街道,乌江河畔。
“您已靠近溺水风险区域,请立即离开,注意安全!”两名到彭水县城乌江水域戏水的学生进入警戒区域触发预警,水域边防溺水智能感知监控摄像头对其“隔空喊话”。
风险感知、声光报警、信息推送、远程喊话……如今,彭水创新开发使用“防未成年人溺水一件事”应用,已然成为未成年人防溺水安全的守护神。
一度时期,寒暑假、节假日成为溺水事故的易发期、高发期。
孩子安全无小事。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未成年人防溺水工作,在重庆市率先开发“防未成年溺水一件事”应用,借助数字化手段赋能防溺水工作,全力守护孩子们健康成长。
如何破解防溺水这道题?县委政法委、县应急管理局、县教委根据彭水水域现状,创新研制“三道秘方”,落实属地、部门、学校和家长“四方责任”,构建全民参与、共同防范的防溺水长效机制,确保“一个也不能少”。
在数据整合集成化上——
彭水依托重庆市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调用河流基本信息、重庆市影像图等9项重要公共数据,建立完善重点水域风险隐患图台账表,确保底数清、情况明。
在风险管理动态化上——
县委政法委指导各乡镇、街道开展重点水域全覆盖隐患排查整治,确定风险等级,审核入库后,纳入日常维护管理。各乡镇、街道根据风险要素的增减变化、提起风险点等级的升降,管理员通过驾驶舱一图统揽,随时了解各风险点情况,做到风险管理动态化。
在巡逻防控智能化上——
彭水采用即时年龄分析技术,在风险区域设置“语音告警、精准劝离、发起救援”三道防线:一旦系统感知未成年人靠近风险区域时,就会触发现场语音提示;当未成年人继续进入风险区域时,将自动生成预警事件推送至“防未成年人溺水一件事”应用;一旦未成年人从岸边入河则触发事件,村乡县三级同时收到图片,可经任意一人发起一键报警,上报县城运中心,启用联合救援机制,做到应急救援高速化。
县委政法委智能化建设科负责人向威伟介绍,“防未成年人溺水一件事”应用已处置视频感知预警事件 38100 件,劝阻未成年人私自下水 698 件次。
开展应急演练(彭水县应急管理局供图)
以“宣”协防
立好“警示牌”
安全教育是防溺水的一道重要防线。
“同学们,当我们不慎落水,如何才能自救?”今秋开学第一课,县公安局汉葭水陆派出所民警李祟路来到彭水第一小学,通过情景教学讲解游泳安全小知识、展示溺水自救技能等方式,为孩子们普及防溺水知识。
“防溺水工作关键是管住人、管住水。”在彭水,各乡镇、街道坚持“学校教育引领、家庭教育助推、社会宣传造势”,牢牢抓住“重点人群、重点水域、重点时段”,加强宣传教育、隐患排查、结对帮扶、巡查督导,确保每个学生有人管、每片水域有人巡、每个时段有人查,真正为孩子们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线上!彭水丰富宣传载体,高频发声“警”防溺水,让学生家长“同上一堂防溺水课”,利用微信视频号、抖音等学生和家长喜闻乐见的形式,做到防溺水宣传教育全方位、全覆盖。
线下!彭水组织“法治副校长”走进中小学校园,生动地讲述、互动式教学,让防溺水有声、有形、有力,旨在唤起学生对防溺水的重视,为防溺水再加一把“安全锁”。
学校教育引领。彭水扎实开展防范学生溺水安全警示教育“十个一”活动,利用美篇、微信、QQ等推送防溺水安全提示信息,全方位多形式普及防溺水安全知识,切实让“七不三要”入脑入心、见行见效。
家庭教育助推。彭水各中小学校通过家访、电话等方式密切家校沟通,做到孩子外出“知去向、知同伴、知内容、知归时”,从源头化解溺水事故风险。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校开设游泳训练课,帮助孩子掌握游泳技能、自救方法。
社会宣传造势。彭水县级部门、各乡镇、街道运用应急宣传车、村村通广播等载体,通过张贴宣传海报、发放防溺水告知书等形式,广泛播发防溺水安全知识,发动全民参与防溺水工作,全力确保孩子们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县教委始终坚持群防群治、联防联控,切实聚焦重点人群、重点时段,织密织牢溺水安全防护网,全力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一是建立“五包三全”责任体系。严格落实“包保”责任,建立领导包片区、科室包乡镇、校长包年级、中干包班级、教师包学生的“五包”责任体系,逐层逐级压实责任,推动形成全民关注、全员参与、全程跟踪管理的良好工作格局。
二是强化“三个全员”体验教育。有效落实“1530”教育机制,扎实开展防溺水安全警示教育“十个一”活动。通过全员集中宣誓、全员溺水窒息体验、全员传唱自编歌曲,让学生学会敬畏生命、远离危险,受益终身。
三是实施“多元一体”关爱行动。组织县城 8 所小学开展留守儿童、困境儿童暑期托管服务5000余人次,组建大学生志愿服务团开展暑期“托、管、教”服务8250余人次,邀请心理专家开展困境儿童心理疏导2000余人次,不仅有效解决了特殊群体儿童安全监管难题,降低了溺水风险,还丰富了孩子们的暑期生活,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县教委针对农村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等特殊群体,彭水组织县城 8 所小学开展暑期托管服务,邀请师范类在校大学生组成志愿者服务团队,走村入户提供“托”“管”“教” 服务青少年,既解决留守儿童安全监管难题,又丰富孩子们的假日生活。
将未成年人带离溺水风险区域(彭水县应急管理局供图)
以“救”补防
织密“安全网”
夜幕降临,华灯初放;乌郁两岸,人来人往。
警示牌、游泳圈、救生衣、救生杆……随处可见的防溺水警示和救生设备,显得格外醒目。
“你看,这个防溺水警示牌,标明了水域名称、危险程度、水深、巡查责任人以及包保人的姓名和电话等信息。”县应急管理局副局长冉洪宇介绍,县里在重点水域都放置了救生设备,确保关键时候来得及、用得上。
近年来,彭水创新推进“人防+技防+物防”三位一体防溺水工作体系建设,实现人的安全意识、技的监测预警、物的配备保障全覆盖,织密织牢未成年人防溺水全地域全天候的安全保护网络。
“当看到孩子落水后,我又不会游泳,整个人都懵了,还好旁边有救生圈和竹竿,不然后果不堪设想……”有一次,市民曾先生陪孩子乌江边散步,孩子一脚踩空,不慎滑入江里,他用县应急管理局布设的防溺水设施,成功将孩子救上岸。回忆起这件事,曾先生仍心有余悸。
“安全高于一切,责任重于泰山!”冉洪宇表示,我们深知防溺水工作“预”字当先,为此构建了多部门联动、全流程覆盖的预防青少年溺水应急机制。从信息预警层面,整合县教委、公安、水利、交通等多部门预警信息,建立健全 “会商研判、排查发现、定期通报、联合整治、联动应急处置”等一体化工作机制,形成强大预防青少年溺水应急救援处置合力。今年以来精准识别风险预警事件4万多件,事件处置完成率达99.85%,发起巡逻任务1万余次,发现并劝阻未成年人私自下水698件次。
我们每季度组织跨部门、跨乡镇、多村社联动的大型防溺水应急演练。实战救援时,在非游泳聚集地的河岸划定绊线,未成年人一旦从岸入河则触发事件,县、乡、村三级同时收到事件图片,可经任意一人发起一键报警,上报县城运中心,启用联合救援机制,做到应急救援高速化,精准化。,2024年共全县共救援起落水人员19人次,开展防溺水联合演习4次
借助应用大数据分析,梳理易发生溺水事故、人员靠近水域频次高区域,精准圈定重点风险点,不定时实地勘察设备完好度,及时补给救援设备。今年以来排查辖区43个高风险,34个中风险,62个低风险区域,按照“四个一”标准添置救援设施设备140套,增设警示标识标牌100余块,并增补视频感知设备43套。
彭水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王露波表示,彭水开发“防未成年人溺水一件事”应用,将全县140个风险点分级纳入管控,重点关注留守儿童、低保儿童8300余人,为孩子们织密“防溺网”、撑起“安全伞”。
(文/刘广滨 张明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