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 壬寅年8月,奥密克戎病毒肆虐,新冠疫情突袭璧山,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受到了巨大影响,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再次打响。璧山区中医院闻令而动,全员在岗,在院党委、院领导的组织号召下,医务工作者们在第一时间,勇于担当,主动请缨奔赴前线,参加了守护璧山的疫情防控工作,他们不仅忙碌在临床医疗一线,更在抗疫一线上展现使命与担当。
代文虎:临床和抗疫并重,一个都不能放松
2022年8月26日,在疫情爆发的首日,身为外科主任的代文虎高度重视令行禁止,立即传达医院党委、院领导的抗疫要求,积极组织科室升级疫情防控,把疫情防控作为时下全科的头等大事,持续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严格实施定期测量体温、检查健康码,按时核酸检测,坚决防止院感发生,做到每个在院人员“零感染”。
“我是党员 我在前”身为党员的代文虎以身作则,率先报名参与一线抗疫,并号召科室成员主动参与,“我们科室一共有15名医护人员,我建议在保证临床医疗工作的基础上,能出去的人全部去支援抗疫,如果医院出现紧急事情,大家保持沟通随时调派人员,保障居民就医需求的同时全力抗击疫情。”在交代完科室的工作安排后,代文虎整理好物资奔赴彩虹桥社区核酸检测点。
“各位居民,请大家戴好口罩,保持一米线距离,有序排队进行采样。”
“昨天采了1800多份,今天已经采了2000多,明天还要多备点物资,记得早点跟设备物资科周主任报数据。”
“感觉怎么样?要是遭不住了给我说,我去穿防护服跟你换班。”
作为彩虹桥核酸检测点的点长,代文虎事无巨细地安排着每一项工作,采样工作在现场医护人员和志愿者的共同努力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主任,今天科室收了两个急诊病人,需要立即手术,你抽空回医院来一趟吧!”8月30日早上8点50分一通紧急电话,让已经工作近4个小时的代文虎绷紧了神经,他匆匆安排好采样现场后,赶回了璧山区中医院。
“患者女、52岁,因腹痛入院,经CT检查目前已明确为胆囊结石伴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患者男、24岁,疼痛超过24小时才来就医,目前急性化脓性阑尾炎伴穿孔。均面临感染风险,需要手术,患者2已经推进手术室,在1间。患者1正在做术前准备……”换好衣服的代文虎一边往手术室走,一边听同事讲述病人情况。
9:20手术正式开台,手术刀、纱布、手术钳、缝合线......在代文虎手中穿梭而过,经过4个小时屏气凝神,两台急诊手术顺利完成。仅简单吃完午饭稍作休息后,下午2:00他又出现在了彩虹桥社区核酸检测点,看着现场排长队的人群,他在心中为自己暗暗鼓劲:“坚持下去,疫情不退我不退,这次守护璧山的抗疫行动,我们一定会迎来胜利”!
黄玲:全家齐上阵,璧山是我们的家
“记得做好防护!”
短短6个字是黄玲最近对家人说得最多的一句话,身为璧山区中医院呼吸科护士长,有主持核酸采集培训、病区防控管理经验的她,深知奥密克戎病毒的“威力”。璧山疫情爆发后,她无暇看顾家庭,每天身处抗疫一线与同事们并肩作战就是为了把病毒驱退。
作为一名拥有18年护理经验的“老护士”,黄玲认为既然被科室小妹妹叫做“长”,那自己理应起到带头作用,在接到医院抗疫通知后,她主动申请担任活儿最重事儿最繁琐的“点长”。
8月26号下午5点,街道上一丝风都没有,多日40+℃天气把大地炙烤得滚烫,家家户户都闭门在屋里吹空调。而大旺社区核酸检测点“点长”黄玲却顶着烈日带领组员们与社区志愿者一起搭棚、牵警戒线、设置采样动线、把采样所需物品一一清点分发。刚完成分工,居民们陆陆续续来到采样点,忙碌的采样工作正式拉开帷幕。
“1号台的妹儿已经坚持了两个多小时了,我看她袖子里汗水都积了一兜,赶紧把她换下来歇歇,这么热的天怕人遭不住!”不顾自己满头大汗,黄玲在各个采样台前跑来跑去。
“太阳落山了,等下采样的居民会更多,再增加一个采样台,我去穿防护服采样,别让来排队的居民等久了。”看着天边的太阳一点点沉入地平线,黄玲心中有数地部署着下一步工作。
从下午5点到凌晨2:30,大旺社区核酸检测点共采集2287份标本,第一天的工作在满天繁星下结束。在太阳升起之前,黄玲又再次回到医院整理新一天的采样物资,然后开启又一轮“点长”工作......
连续多日的早出晚归,让家中的两个儿子对母亲甚是想念。8月30日早上5点,赶在黄玲出门前,刚满15岁的大儿子凯凯一股脑地起了床,跑到她的面前说道:“妈妈,我能去当采样点的志愿者吗?既可以陪你上班,又可以帮助其他人。”看着面前儿子稚嫩却坚定的小脸,黄玲点了点头。
“叔叔,请戴好口罩”“奶奶,如果你没有渝康码的话,可以带身份证或者户口本来登记”“这边是入口,采完核酸后请走另一边通道”......看着人群里跟“小陀螺”一般到处忙碌的儿子,黄玲露出了微笑。一天下来,听着他略微嘶哑的声音,黄玲问道:“做志愿者累吗?”凯凯羞涩微微一笑:“累呀,比我想象的累多了!但是我却觉得很有意义,感觉自己也为抗疫出了一份力,妈妈明天我还能来吗?”
不止是这个15岁的小男子汉,黄玲的丈夫,璧山区中医院骨伤科医生王健也在大旺社区另一个核酸检测点工作。尽管两个点之间的直线距离仅二三百米,但两人从未碰过面,甚至有时忙碌起来连电话也接不到。黄玲的父母也在幕后默默支持着抗疫,每天早出晚归的夫妻二人总能看到桌上留下的解暑水果和热气腾腾的早餐,老人们尽自己所能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就是为了让一线的医护人员没有后顾之忧专心抗疫。让大家的“家”——璧山,能早日迎来疫情消散那一天,全家人能再次幸福团聚!
(文/吴瑞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