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考察时指出,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生态地位十分重要,要抓紧谋划创建黄河口国家公园,科学论证、扎实推进。11月11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透露出重要信息:黄河口国家公园进入创建实施阶段。
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到创建国家公园,黄河三角洲这片土地带给山东的将不只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保护修复方面的积极成效,更为深远的影响是,山东自然生态保护的体制机制将发生改变。
按照生态价值和保护强度,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分为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三个等级,国家公园是其中保护强度、保护等级最高的。2016年以来,全国范围内陆续开展了10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10月12日,我国正式宣布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国家公园,标志着国家公园体制这一重大制度创新从试点转向了快速发展阶段。
在试点建设的几年中,首批国家公园在自然生态系统保护方面取得的成效非常显著,其生态效益吸引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但更为人关注的是,国家公园在体制机制方面的试点——管理体制创新、严格生态保护、社区融合发展等方面的探索和经验更加值得借鉴学习。
现有自然保护地不同程度存在着空间重叠、边界不清、权责不明、保护与发展矛盾突出等问题,国家公园体制的建立整合各类各级自然保护地和周边生态价值高的区域,破解部门、地方利益与行政体制的分割,有效解决交叉重叠、多头管理的碎片化问题,建立统一规范高效的管理体制。
从山东的实践看,按照建设黄河口国家公园的目标定位和总体思路,将黄河口区域的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8处自然保护地进行了整合优化,科学划定了黄河口国家公园范围。对沿黄河的9个设区市的230个各类自然保护地(不含风景名胜区),也启动了整合优化工作。下一步,尝试和摸索还将继续推进:妥善解决自然保护地内历史遗留问题和现实矛盾冲突,加快构建以黄河口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在此基础上,加强自然保护地基础设施建设,依法审批涉及自然保护地的建设项目,开展自然教育、休憩体验、生态旅游等特许经营活动。
从这个角度看,由国家公园建设所引领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改革,不仅仅在追求生态效益,还需要在生态、民生、科研等多领域的协同发展中蹚出路来,做好共建人与自然命运共同体的发力点。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三角洲是我国乃至全球暖温带保存最完整、最典型、最年轻的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如今,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成为东方白鹳全球最大繁殖地、黑嘴鸥全球第二大繁殖地。在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的新时期,在黄河入海口打造这样一片国家公园,不仅将助力山东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走出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公园治理道路,也必将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地球家园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