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经济网

重庆:专家学者热议—超大城市与高校协同发展
2024-11-16 07:19:02    作者:李志峰      来源:重庆日报     

作为第62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的重要活动之一,11月15日,“智联未来 共筑梦想——超大城市与高校协同发展”主论坛举行,专家学者围绕相关话题开展交流研讨。

校城共建共享 发展新质生产力

“高校与城市要紧扣时代脉搏,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开创校城共建共享新局面。”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林蕙青说,一方面,校城共建共享必须以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为目标,助推城市数字化转型,支撑绿色发展与生态治理,满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新需求。另一方面,高校要以创新思维推动城市建设,以创新成果服务社会发展。城市要营造高校创新要素生长沃土,配置创新活力资源,健全创新驱动发展制度。

“大学因城而兴,城市因校而盛。”重庆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委主任刘宴兵介绍,目前,重庆共有78所高校,在校生138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63.5%,全市高校共有科研人才6.5万人,集中了全市70%以上的国家级基础科研平台、80%以上的两院院士、90%以上的基础研究项目。

聚焦区域发展需求

如何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也成为专家学者们热议的话题。重庆大学常务副书记王时龙提出,要聚焦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深化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加强有组织科研,加快构建高能级科研创新平台,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服务区域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的强大动能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表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一方面要做好一盘棋区域协调发展的大文章,以分圈层、多层次、协同发展的方式推进,最终实现全域共建。另一方面,要以新质生产力引领制造业、现代大农业、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面向整个地区通过错位竞争来构建一体化产业链,打造先进产业集群。

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如何培养创新人才?香港理工大学协理副校长(环球合作)沈岐平教授举例,该校大一学生不选专业,一年后才去选自己适合的专业。本科生必须学中国历史、文化、通史课程,还必须系统学习人工智能和数据分析等课程。此外,学校也注重校企合作、创新创业、学生交流等。沈岐平特别提到,学校所有本科生必须参与社会服务,培养学生领导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重庆,以重庆大学为代表的高校,开展了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探索。重庆大学校长助理、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院长李英民介绍,重庆大学于2022年8月获批成为首批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试点单位。从2022年开始,该校从二年级本科生中选拔工程师进行培养,打造“明月科创”生态体系。学生和企业共同选课题,学生入企实践。 

责任编辑: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