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重庆要发挥“近水楼台先得月”优势,用好联盟的动态产业图谱,做好智联电动车智能制造体系承载区建设,加快智联电动车上下游核心产业集聚度,提高本地配套率,把握好这个千亿级“新赛道”发展机遇
●另一方面,重庆可通过发展智联电动车产业形成示范应用,在提升城市绿色出行能力、增强市民获得感的同时,同步强化新能源、新电子、新材料产业链培育,积极发展无人机、机器人等衍生绿色智联产业
1月9日,我市举行智联电动车产业全球发展工作会议,市经济信息委与国内多家智联电动车头部企业及研发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将共同创新构建中国智联电动车标准体系,推动重庆建设智联电动车全球产业基地。
当前智联电动车产业发展潮流涌动,重庆应采取哪些推进措施“勇立潮头”?记者在会场内外进行了采访。
发展智联电动车重庆有“先手优势”
2024年9月,重庆国博中心,2024中国摩博会现场人流如织、气氛热烈。相较往届摩博会,这届电动摩托车参展品牌不仅大幅增多,还纷纷占据展馆黄金位置,大有与燃油摩托车“媲美”之意。
“电动摩托车市场前景巨大,值得企业花大力气投入和打磨。”市内多家摩企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双碳”背景下,摩托车行业一方面不断提升传统燃油摩托车效能,另一方面也在向新能源摩托车拓展。电动摩托车市场崛起的背后,折射的是产品价值取向和用户需求变化,以“00后”为代表的年轻群体正在成为电动摩托车消费主力。
“目前快递、外卖配送等商业性需求,为电动摩托车市场拓展打下‘基本盘’,再加上锂电池等技术及材料不断革新,最终形成智联电动车这一新增长点。”在智联电动车产业全球发展联盟秘书长张喆看来,作为国内制造业大市和重要的摩托车生产基地,重庆在智联电动车产业发展上有着“先手优势”——目前,重庆有8家电动车生产企业,特别是国内电动车头部企业雅迪、爱玛、台铃接连入驻,去年这3家企业在渝实现电动车总产量近300万辆,实现产值超70亿元。同时,宗申、隆鑫等本土摩企也纷纷发力,持续推出一批电动摩托车产品。
智联电动车产业全球发展联盟科技委主任刁石京认为,得益于良好的产业基础和政府部门积极搭台,接下来重庆将吸引更多产业资本关注,面向智联电动车产业链和新消费、新零售进行布局。他建议,重庆要做好引导智联电动车产业的产品、服务、生产、供应链、产业链等,通过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行业价值。
产学研人士集思广益“支招献计”
在智联电动车产业全球发展工作会交流发言环节,多位“产学研”人士集思广益,为推动产业发展“支招献计”。
雅迪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家中表示,雅迪立志做电动车智联化“急先锋”,不仅源于消费市场对智联化产品需求,亦源于北斗、移动通信等智联技术的成熟,更源于对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经验的借鉴。
爱玛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高辉说,爱玛在重庆基地项目立项之时,就明确了“全面提升智能制造水平”这一定位。智能制造将始终是爱玛实现“从拼车到造车”、实现“全链路正向开发造车逻辑”的发展要求。
台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姚立说,当前国内每年有3000万辆电动摩托车、3000万辆电动自行车的市场需求,同时每年还有超过3000万辆电动车的海外市场需求正在形成,特别是亚洲、拉美、非洲地区的市场潜力巨大。依靠以北斗为代表的自主信息技术加速智联发展、绿色发展,将是电动车产业转型升级必然选择,“台铃将积极支持重庆建设智联电动车全球制造基地,推动电动车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多位行业研发机构负责人提出,在推动电动车智联化的同时,还应同步加快锂电池和铅酸电池的智联化进程,从技术上实现对电池的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并支持电池监测、防控违规充电、支持电池回收等功能。只有在全面提升电池安全性能基础上,加快开发能与智联电动车相匹配的高安全、长寿命智联型电池产品,才能推动“中国造”智联电动车全球化发展。
以重庆为核心构建智联电动车智能制造体系
会上,参会各方还提出推动国内智联电动车产业发展的6项任务,即依靠智联化规范国内电动摩托车市场,依靠智联化提升电动自行车的治理能力,加速构建中国智联电动车全球发展体系,以重庆为核心构建国内智联电动车智能制造体系,构建“AI+北斗平台”助推产业实数融合发展,培育产业大脑、完整智联电动车产业生态。
“以此次签约为契机,我们将抓紧制定出台《重庆市智联电动车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市经济信息委副主任汪立东表示,我市将紧扣电动车产业智联化、全球化趋势,聚焦“不断壮大智联电动车整车规模、加快完善智联电动车产业链条、持续提升产品智联化水平、积极拓展海外出口市场、着力建设公共服务平台”等重点任务,优化智联电动车产业生态,加速建设智联电动车全球产业基地。
智联电动车产业全球发展联盟理事长王大维,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主任刘江等多名参会人士认为,当前电动车已充分融入居民生活,成为低碳理念下的便民出行和末端配送重要工具,发展电动车产业亦是服务民生。对重庆而言,一方面要发挥“近水楼台先得月”优势,用好联盟的动态产业图谱,做好智联电动车智能制造体系承载区建设,加快智联电动车上下游核心产业集聚度,提高本地配套率,把握好这个千亿级“新赛道”发展机遇。另一方面,重庆可通过发展智联电动车产业形成示范应用,在提升城市绿色出行能力、增强市民获得感的同时,同步强化新能源、新电子、新材料产业链培育,积极发展无人机、机器人等衍生绿色智联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