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经济网

重医二院:“杠精”医生联手破解“蹊跷的蛋白尿”谜题 第六期“宽仁大查房”顺利举行
2021-11-25 15:28:56    作者:马甜      来源:华龙网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1月25日15时讯 “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但作为医务人员来说,眼见也不一定为实!”“优秀临床医生的基本素养是什么?我觉得要成为‘杠精’——总是要问为什么!”……这是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以下简称:重医附二院)第六期“宽仁大查房”活动中,授课分享案例的专家们语重心长嘱咐医学生和临床医师们的话。

江南主会场。院方供图

11月24日下午,重医附二院第六期“宽仁大查房”顺利举行,本期主题为“蹊跷的蛋白尿”,主会场设置在重医附二院江南院区科教楼,由肾内科主任医师廖晓辉教授主持,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让来自江南主会场、渝中分会场、缙云分会场以及8个基地分会场的500余名师生共享了一场学术盛宴。

各分会场情况。院方供图

此次遴选的病例是肾内科一名68岁的患者陈某,五年前陈某因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水肿,伴泡沫尿,于外院诊断为“蛋白尿”,随后在完善肾脏穿刺后提示轻度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但他治疗两周后却自行停药,未规范随诊。几年来陈某反复出现双下肢水肿和泡沫尿,期间还发生了静脉血栓、肺栓塞,但他均未重视,直到这次出现双下肢水肿加重后,才来到重医附二院肾内科就诊,此时陈某的白蛋白已降低到19.3g/l,尿蛋白定性检查为3+,因为患者拒绝再次进行肾脏穿刺,所以在经过问诊、体格检查和免疫学等辅助检查,结合患者的既往史,肾内科诊断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可能性最大,在给予激素正规治疗2月后,患者的尿蛋白定量却始终居高不下,血浆白蛋白也没有明显上升,症状缓解不明显。为了明确病因,经医生反复劝导,患者进行了第二次肾穿刺活检,此次病理诊断显示为淀粉样肾病(AL型),随后转入血液科进行化疗治疗。半年后,陈某水肿症状未缓解,尿量明显减少,肾功能异常,心脏彩照显示左心房增大、室间隔明显增厚、左室壁明显增厚,BNP明显上升,考虑患者发生了心脏淀粉样变性。后期,患者又进行了血液透析治疗,但治疗过程中常伴有透析低血压,预后较差。今年8月,患者再次入院,肾内科经肾活检确诊为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MGRS)。

其实单克隆球蛋白病(MG)属于血液系统疾病,但该疾病早期常常累及到肾脏,称为“有肾脏意义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MGRS)”,该病对肾脏有严重影响,常进展为终末期肾脏病。为此,肾内科随即启动了多学科诊疗(MDT),邀请血液科、心内科、超声科的专家们联合会诊,讨论患者后续诊疗方案。

从出现蛋白尿提示肾病综合征到明确诊断为有肾脏意义的单克隆球蛋白病(MGRS),并启动多学科诊疗(MDT),该患者的诊治过程可谓一波三折,但所幸在重医附二院医护人员的努力下,终于拨开迷雾,明确了诊疗方案。此次活动中,肾内科主治医师张斯亮也对患者治疗后续进行了汇报。针对大家对患者病情的疑虑,当天,来自血液内科的副主任医师曾瀚庆和心内科副主任医肖培林也围绕有肾脏意义的单克隆球蛋白病(MGRS)的治疗原则、治疗手段、治疗可能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不同心肌疾病的鉴别思路等进行了详细解读和答疑,超声科副主任医师孙阳也对MGRS心脏的超声表现和超声早期诊断做了详细的讲解。

“目前针对有肾脏意义的单克隆球蛋白病(MGRS)的诊治仍存在不容易早期识别等诸多难点,这个病例也给大家提了醒,希望大家以后注意这四点:一是今后再遇到临床表现多器官损害或按照标准治疗效果不好时,需要多考虑我们的诊断是否正确;二是大家要熟悉MGRS的临床表现,清楚诊断标准,做到早期识别与诊治;三是了解其发病机制,做到综合评估,四是要重视多学科诊疗(MDT),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说起此次病例带来的启示,廖晓辉教授语重心长。

据了解,“宽仁大查房”活动每月举行一期,通过提问、质疑、解答形成讨论和思索的良性循环,引导老师和学生进行深入的判断和思考,旨在更好地创新临床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临床诊疗能力水平、加强学科建设研讨交流、促进医教协同融合发展。

(文/马甜) 

责任编辑:张明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