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0月19日6时讯(特约通讯员 隆太良)采挖红薯、翻耕辣椒地、移栽青菜苗……日前,笔者走进重庆市石柱县西沱镇,映入眼帘的是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村民在经果林基地采挖红薯、移栽青菜苗,掀起了秋收秋种高潮。该镇走活“一盘棋”、铆足“一股劲”、干群“一条心”,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按下了“快进键”。
谋全局 紧扣发展“一盘棋”
当日一大早,在黄桷岩村连片集中的红薯基地里, 20多位村民便紧锣密鼓采挖起红薯。随着村民手中锄头的翻动,一个个皮红个大的红薯从泥土里露出了头,让在现场将红薯装袋的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隆伟等人笑得合不拢嘴:“按目前采挖量,亩产量大约有3000公斤,亩产值在2400元左右,全村套种的330亩红薯将产生80万元的经济效益。”
“要走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之路,最关键的是走活产业配套发展这‘盘棋’,既要选准路子、又要迈好步子。”面对“林下套种”产业发展渐入佳境,西沱镇的镇村干部们有感而言。
早在2017年,通过产业发展把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基础打牢,西沱镇利用地处长江之滨,海拔较低、土地肥沃、气候适宜等优势,以深度调整产业结构为契机,全镇6个村5个社区因地制宜,共发展李、桃、柚和柠檬等经果林产业5000余亩。
如何合理利用好经果林地资源,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一地多收”的产业效益,引领老百姓走上增收致富路?西沱镇党委政府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决定把“林下套种、以短养长”作为产业发展主攻方向,通过统筹规划,采用“村集体+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在经果林基地配套发展起辣椒、红薯、青菜头等产业。
聚人心 担当作为“一股劲”
“套种产业”发展蓝图绘就,部署落实是关键。自2020年以来,西沱镇村组干部担当作为,上下齐心铆足“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干劲,深入推动工作落实。
去年入春以来,西沱在全镇经果林基配种红辣椒、红薯、青菜头2000余亩,村集体经济总收入突破100万元,彻底消除了“空壳村(社区)”,巩固了经济“薄弱村(社区)”。
小试牛刀,效益不错。为持续扩大“战果”,确保林下经济作物 “种得下、长得好、卖得出、有收益”,今春以来,西沱镇早部署、早安排、早落实,各村(社区)通过村(社区)专业合作社牵头,与辣椒合作社、粉条加工和榨菜加工企业签订保底收购协议,从种植、管理、销售实现链条化发展。全镇在经果林基地种植辣椒1100余亩、红薯2500余亩,在今秋落实青菜苗种植面积1500余亩。
“只有干群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夯实好产业发展根基,让乡村具有‘造血’功能,实现集体经济和村民收入的双丰收。”西沱镇的干群们纷纷说。
共振兴 干群协力“一条心”
采访当日,笔者在朱家槽村看到,在两山夹一槽的开阔地里,一边是村组干部驾驶履带拖拉机、小型微耕机,在桃子产业基地翻耕土地,一边是务工的村民披着雨衣,冒着小雨在忙碌着移栽青菜苗。
“这130多亩地刚采收完辣椒,现在要翻耕出来移栽青菜苗。时间不等人啊,所以村组干部和村里有劳动力的村民全上阵了……”朱家槽村党支部书记谭跃翔说,今春在桃子产业基地套种的130亩辣椒采收鲜椒50多吨,支付务工村民工资10余万元,村集体经济也收入了10余万元,现在移栽的青菜苗在四个月后就可出售青菜头,务工村民和村集体经济又将同步增加。
经果林下的闲置土地被激活了,“套种产业”火火红红发展起来后,在家门口实现了务工增收的愿望,让朱家槽村年过花甲的村民朱宁生感慨不已:“土地流转到村集体发展产业,不仅每年有土地入股分红,而且在家门口务工,还能赚钱增收……”
连日来,在西沱镇各村(社区)的经果林基地,每天都有上百位村民在抢抓时节,采挖红薯、平整土地,移栽青菜苗,劳动现场如火如荼。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西沱镇用好用活利益联结机制,乡村产业红利惠及农民群众,广大干群齐心协力发展产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为产业振兴助推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