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经济网

聚力“千村美居”转化“美丽资源”
2021-10-22 08:08:10    作者:朱剑 赵宇恒      来源:农民日报     

      “现在每天卖馄饨、茶叶蛋,多的时候一天有500元的收入。”今年国庆长假期间,家住江苏省常熟市海虞镇七峰村70多岁的吴玉兰凭借在铜官山卖“一碗馄饨”“一个茶叶蛋”,收入显著提高。像吴玉兰这样的村民在七峰村还有很多。“80后”创业小伙儿钱欢刚瞅准时机,在铜官山旁边承包了一块地,种起了“粉黛乱子草”,办起了网红乡村景点,仅国庆期间门票收入就有20万元。“这样看,我一年就可以回本了!”钱欢刚高兴地说。借助乡村振兴的“东风”,铜官山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地”,也带动了乡村经济的发展。

  近年来,常熟市以实施农业农村重大项目为契机,不断夯实乡村振兴的根基。作为全国经济百强县,此前常熟市的农村面貌却显得并不匹配。为此,当地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启动实施“千村美居”工程,并将其作为“书记工程”,成为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通过整治农村人居环境,补齐农村短板,打造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序、生活富裕的江南村落,形成了一套“美美乡村”的常熟经验,铜官山就是常熟实施“千村美居”工程的一个缩影。

  “四个一”工程,打造美丽乡村现实样板

  在常熟,“千村美居”被形象地概括为“四个一”工程,即“一条河、一条路、一片田、一个村落”。

  “枕河而居”是江南水乡独有的特点。2017年以来,常熟市镇村三级累计投入3.1亿元用于黑臭水体治理,整治河道346条,截至2020年底,基本消除城乡黑臭水体,并涌现出了一批“水清、河畅、岸绿、景美”整治典型。为杜绝增量,常熟聚焦水环境、水生态,大力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自2015年在全国第一个试点农村分散式污水治理PPP项目以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已覆盖5088个自然村(覆盖率99.5%)、受益19.4万户,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93%。

  道路交通是农村基础设施最重要的一环,农村基础设施的不完善,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为方便农村群众日常出行,打通农村和城镇的交通血脉,常熟市在“千村美居”工程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农村公路路网,实施入户道路改造,共计更新农村道路铺设硬化1188公里。道路拓宽后,交通方便了,汽车也开到了家门口。

  农田是农村的灵韵所在,“农田镶嵌在村庄里”是苏南农村的典型面貌,好的田容田貌会给农村观感带来质的提升。常熟市坚持以高标准农田(池塘)改造作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实施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目标,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健康发展之路。常熟市农业体量在苏州市最大,约占苏州市1/3,当前常熟市耕地总面积62.47万亩,水产池塘养殖9.62万亩,粮食区高标准农田实现全覆盖,蔬菜区和养殖池塘覆盖面积超60%。同时启动实施良种补贴,大力推进省级病虫绿色防控示范区建设。建设好的农田通过进一步优化区域内部道路、沟渠林网、农业产业与文化特色,使田容田貌与自然村庄相得益彰,打造出“远看是风景,近看是公园,体验是农业,回味是乡愁”的“田美乡村”新风貌。

  “千村美居”工程的建设目的是创建无违法建设村(组)和创建无“散乱污”村(组),实现优化农村住房空间布局、村庄基础设施配套和村庄整体风貌,全面提升村庄人居环境、村民自治能力和村庄用地节约集约。经过两年多常熟全市的共同努力,已有2219个村组完成优化提升,累计投资29.8亿元,完成道路铺设1188公里,河道清淤疏浚400公里,河塘驳岸建设606.7公里,新建(改建)公厕1942座。通过美丽乡村建设,村庄环境变美了,基础设施齐全了,邻里关系和睦了,村民生活幸福度提高了。

  “宅基管家”,开拓乡村治理新天地

  为进一步巩固“千村美居”建设成效,常熟市政协积极发挥民主监督特色优势,结合“有事好商量”品牌,建立“组合式协商,参与式监督”长效管理机制,每月对已创建村庄开展长效管理督查,每月邀请“两代表一委员”(一名人大代表、一名党代表、一名政协委员)共同参与开展民主监督,每月公布村庄人居环境“红黑榜”,营造“比学赶超”的氛围。

  经过不断的探索创新,常熟市初步建立了“市镇村联动、分片包干、党员带头、村民参与、社会支持”的联动联促机制。常熟市领导、市级机关部门分别挂钩联系镇村,大力开展环境卫生整治。2021年,各板块党政主要负责人、班子成员共计参与整治活动1569人次,宣传发动4080场次,动员志愿者、群众参与11万余人次。各市级机关部门每月一次下沉农村一线,对联系村开展随机检查督导,督促及时整改到位。

  实现村民自治是推进乡村治理的必经之路。2021年4月,在常熟市辛庄镇桃园村沧泾外里浜的村庄长效管理议事会上,几位老党员、老妇女队长主动提出建立一支宅基自治队伍,宅前屋后各家自顾,公共区域管家负责。谁曾想,这次议事会竟开拓了一片乡村治理的新天地。在镇村两级的共同筹建下,乡村“宅基管家”制度很快在桃园、金荡等4个村的4个宅基落地。这些村庄纷纷组建起包括指导员、保洁、河道、设施、绿化、安全、文化等在内的管家队伍,许多农户主动参与进来,在保洁管家、河道管家、绿化管家等方面,开展村民轮值活动,共同维护村庄环境整治成果。村民都亲切称呼这些大家长为“管家公”“管家婆”,全村形成了一股“老管家带大管家,大管家带小管家”的自治氛围。

  近年来,常熟市积极响应国家数字乡村战略布局,探索乡村治理与信息技术的结合与创新。全面启用常熟村庄人居环境整治平台,实现电子档案化管理,同时还自主研发出一款采用前端微信小程序+后端WEB管理系统构架搭建的“千村美居长效积分管理系统”。与常熟当地的新合作常客隆超市进行对接,将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纳入积分考核范围,由村委会每月进行实地考评并通过系统上传至小程序,让每位村民都清楚了解到当月考核情况,再根据考核情况每月发放积分奖励,该积分奖励可直接至新合作常客隆公司线下连锁超市或者线上家易乐、优选平台换取等额物资,包括米、面、油、牛奶等民生必需品。常熟市海虞镇汪桥村是第一批开展“积分有礼”的试点村庄,目前汪桥村的工作经验已经在全市推广,不少村庄纷纷效仿。这套考核机制将乡村治理各项事务转化为数量化指标,对农民日常行为进行评价形成积分,并给予相应精神鼓励或物质奖励,形成一套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格局。

  “美丽乡村+”,产业兴旺带来生活富裕

  村庄在人居环境改善后,村民的环境意识慢慢被扭转,纷纷主动参与村庄保洁,节省了村级保洁经费的支出。在常熟市莫城街道燕巷村,村里将节省下来的保洁经费用来奖励宅前屋后管理到位的村民,虽然每户人家每季度只能拿到200多元,但村民们心里更舒坦了。“村庄环境变好了,保洁费进到了每个村民的钱包,这是一举两得的事,何乐而不为呢?”莫城街道燕巷村党总支书记陈艳婷说。

  美丽乡村建设的最终目的是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为确保美丽乡村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顺利开展,针对部分薄弱村,常熟从2018年开始对全市31个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简称“薄弱村”)开展为期3年的脱贫转化工作。市财政每年安排3565万元支持薄弱村富民载体项目建设和薄弱村公共服务支出补贴。财政资金加码充分带动了社会资本的注入,薄弱村投入4.56亿元参与35个富民载体项目的建设,项目年收益分配到薄弱村预计达2680万元。历经3年扶持培育,全部完成“村级稳定性收入达到250万元以上或村级稳定性收入人均达到1000元以上”的目标任务,为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增收奠定基础。全市村级集体可支配收入达到25.3亿元,村均1104万元。

  在美丽的农村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农场是每一个农民的梦想。在“千村美居”深入实施的大背景下,常熟市努力提升种养大户经营管理水平,培育一批种养大户提升为经行政审批部门登记注册的家庭农场,发展壮大农村经济主体。根据全市农业发展不同区域、不同产业的实际需求,引导其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做精做优,实现规模经营与精细化管理的最佳结合。截至目前,经行政审批部门登记的家庭农场236家,其中示范家庭农场省级23家、苏州市级12家、常熟市级47家。

  “千村美居”建成的美丽村庄在常熟形成了一股乡村旅游的热潮,也为农家乐、体验采摘、乡村垂钓、民宿等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住惯了高楼大厦的城里人将回归田园生活视为一种新时尚,位于常熟市的“蒋巷书院”“观山云隐”“红豆山庄”等精品民宿每逢节假日更是“一室难求”。目前常熟市共有苏州市级共享农庄(乡村民宿)6家,乡村休闲旅游农业康养基地1个(支塘镇蒋巷村),苏州市“十佳”乡村休闲旅游农业精品村2个(古里镇坞坵村、海虞镇七峰村),同时海虞镇七峰村正申报2021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常熟市在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的探索,实现了从“美丽乡村”到“美丽经济”的转变,从最初的“生态宜居”目标着手进行村庄建设,同时完善“乡风文明”建设,确保村庄“治理有序”,通过连锁反应带动“产业兴旺”发展,最终实现村民“生活富裕”,“千村美居+”的效应在常熟不断延展,推动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走得更快更远。 

 

责任编辑: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