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经济网

重庆市红十字会医院:72岁大爷突发急性心肌梗塞 医生6次除颤挽回生命
2022-02-18 10:12:59    作者:王凤      来源:华龙网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月18日10时讯 “太感谢这里的医生们了,是他们给了我们老两口余生的幸福。”近日,在重庆市红十字会医院(江北区人民医院)心内科病房里,邹大爷的老伴胡婆婆拉着医生的手激动地说。几天前,72岁的邹大爷在家中突发胸痛,并出现了四肢冰凉、僵硬的情况,家属紧急拨打120后送往了离家最近的重庆市红十字会医院(江北区人民医院),经医生6次除颤及介入手术后,成功将邹大爷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监控显示,医护人员紧张运送患者至抢救室。

有效的“5击” 让患者心脏恢复跳动

“准备除颤!”……“第5次!再来!”……2月10日早上8点20分,重庆市红十字会医院(江北区人民医院)抢救室里,一场医护人员与死神赛跑的“剧情”正紧张“上演”。刚刚因为胸痛被送到抢救室的邹大爷,正当医护人员为其做相关检查时,患者病情突然恶化,出现抽搐和意识丧失,心电监护显示室颤,医护人员立即为患者除颤,考虑为急性心肌梗死所致,遂紧急联系心内科急会诊,迅速启动胸痛患者抢救绿色通道。

会诊过程中,心电监护仪上再次显示“心室颤动”。“当患者出现心室颤动时,由于心脏无整体收缩能力,心脏射血和血液循环终止,如果不及时救治,患者则很快就会死亡。”急诊医学科主任秦朴说,当时患者四肢抽搐、意识丧失,情况十分危急。而除颤是挽救室颤患者生命的最有效的“一击”,除颤越早复律的成功率越高。

和以往的抢救不同的是,短短十余分钟内,邹大爷出现了5次心室颤动。秉着不放弃的精神,急诊科医护人员为患者5次除颤。每次除颤后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以维持心脏收缩对全身器官的血液灌注,并促使自主心律恢复。终于,有效的“5击”后,心电监测显示心律恢复正常,老人的心脏又重新跳动了起来。

“近年来,我们科室遇到的心肺复苏患者逐年增多,长期的学科建设让我们在抢救这类患者方面有了丰富的经验,即使遇到像邹大爷这样情况紧急需要多次心肺复苏的患者,我们也没有慌乱,依旧快速的、规范的实施抢救。”秦朴表示,能沉着冷静地抢救患者,得益于急诊科在人才、设备、制度等方面不断完善,不断提升危急重症的救治能力,就该科室而言,抢救心肺复苏患者自主心律恢复成功率已从前年的29%提升为去年的35%。

患者经院内绿色通道被紧急推至介入导管室。

及时的介入术 助患者摆脱“死神”纠缠

虽然医护人员一次次把患者从死神手中夺回,但是让患者摆脱“死神”的纠缠,必须要做紧急PCI手术(经皮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植入等相关介入手术)。于是,取得家属同意后,患者经院内绿色通道被紧急推至介入导管室。

导管室里,技师早已开机准备就绪,多位资深护士已经准备好除颤仪等一应抢救设施,并予以吸氧、维持血压、补液、纠正心律失常等抢救措施。9点23分,手术穿刺成功,17分钟后,球囊扩张成功。然而,就在手术过程中,邹大爷再次发生了心脏室颤!“准备除颤!”心内科主任医师陶利洪带领团队沉着谨慎地应对着随时出现的病情变化,再次为患者除颤。

然而,“插曲”还不止这一次,在为患者安装支架时,患者突感烦躁不安,反复恶心呕吐,刚刚送入的指引导管及导丝又被脱拉了出来!陶利洪主任带领团队迅速调整,再一次送入指引导管及导丝,成功安置2枚支架。血管成功疏通,大家悬着的心才稍微放了下来。

介入导管室里,医生正为患者做手术。

“能成功抢救这位患者,得益于三个方面,一是患者家属的及时送医,且送到了有救治能力的医院;二是急诊科的多次除颤,为后续治疗争取了时间;三是及时的介入手术,在最佳时间内有效的实行血运重建。”陶利洪主任医师表示。

而这其中,医院介入室的成立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据该院心内科主任李馨介绍,该院介入室于2021年12月2日正式成立,目前已经开展介入手术超300台次,未来还将引进血管内超声等新仪器设备,让更多的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

如今,患者恢复良好,正在心内科重症监护病房进一步救治。(文/王凤 图片由院方提供) 

责任编辑:张明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