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经济网

【我为群众办实事】院前急救部党支部:视频千万里 急救零距离
2022-02-21 08:56:30    作者:佚名      来源:华龙网     

导语:路边市民异物卡吼生死一线间,120医生一通视频电话指导路人成功施救;疫情期间重症监护室不准探视怎么办?老伴通过医院专门开发的小程序“守护”老头……日前这些发生在急救一线以及医院临床上的一件件小事情通过医护人员以及患者亲自参与的方式被搬到了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重大附属中心医院)主办的“我为群众办实事”案例榜单赛决赛现场。院长马渝表示,“此次举办‘我为群众办实事’案例榜单赛,就是通过演绎再现这些临床案例,对我们党史学习教育效果进行一次检视,切实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相结合,立足行业实际和主责主业,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走深走实。”党委书记李顺平表示,此次“我为群众办实事”案例榜单赛是将党史学习教育的成果转化为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医院将继续用情用力推进提升全院医疗服务能力和科技创新水平,为全市人民和卫生健康事业做出应有贡献。

优秀案例一:《视频千万里 急救零距离》 

展示科室:院前急救部

获奖案例介绍:急救就是与时间赛跑。要知道,意外创伤及多种急危重症疾病的“黄金救命时间”仅为疾病发生后的最初几分钟。而针对心脏骤停救治,急救人员赶至现场所需要的时间往往超过10分钟,救治成功率不足1%;每延误1分钟,生存率下降7%-10%。但是,如果在事故现场,伤者本人或第一目击者懂得院前急救知识或者能得到专业的急救指导,通过简单的自救、互救,如人工呼吸、心肺复苏、如止血、包扎、固定和搬运等,将对挽救生命、减轻伤残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

2021年以来,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院前急救部党支部、科研科/教务科党支部等围绕急诊急救领域难点问题,通过深入开展全市智慧急救体系建设工作,提升急诊急救服务能力,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

1、开展120电话与视频技术融合

为进一步提升急诊急救的早期救治效率,弥补现有电话报警在报警方式选择、现场信息采集、报警准确定位、及时医疗指导等方面的缺陷,院前急救部党支部、科研科/教务科党支部等在主管部门和医院的组织指导下,以“120指挥调度云平台”、“视频120系统”为技术基础,开展可视化通讯与传统120报警方式的技术融合。2021年6月以来,党支部牵头,多次组织医院信息科、渝视救科技公司、中国电信重庆分公司进行传统120与视频120融合相关事宜,切实推动工作进程,已完成重庆市120指挥调度中心硬件、软件的融合安装,调度员的相关培训,预计12月主城运行,2022年1月20日全市120指挥调度中心全面运行。

2

2、完善120电话与视频技术融合,提升急诊急救早期救治效率

将“视频120系统”嵌入120调度系统,实现拨打120与视频指导市民自救互救相结合,建立国内首个电话语音、视频、文字、图文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智慧急救报警平台,拓展120报警手段,推进了传统医疗急救体系向智慧急救体系的重大变革,极大缩短报警后的“医疗空窗期”。

目前,院前急救部党支部、科研科/教务科党支部等正在开展融合平台其他医疗机构和区县的测试和应用,也为下一步智慧急救报警平台在全市的应用奠定基础。

3
4

3、该项目实施的具体成效

自项目实施以来,通过120语音与视频接警的技术融合与转换功能建设,120急救现场救治指导的可及性得到进一步提升;已顺利完成语音接警转接视频指导149例次,视频指导调度出车31车次,取得了满意的现场救治指导效果。

接下来,将以“院前急救服务能力提升”作为支部“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具体要求,向全市其他120分中心推广系统功能和应用,构建起全市协同的视频指挥调度体系,为保障全市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发挥更大的作用。

科室简介:

1

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院前急救部成立于1964年,前身为重庆市急救站,1988与重庆市第四人民医院合建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院前急救部。1997年,全市9区12县正式开通统一的120专用医疗急救电话;2003年,120指挥调度系统进行数字化升级,实现电子地图、卫星定位等功能;2018年,120智慧调度云平台主平台建成并正式上线,实现了全新的“互联网+医疗云急救”新模式;2021年6月,建设完成覆盖全市1+31个120指挥调度的“急救一张网”,2021年10月,视频120与传统120系统融合,标志着我市120急救体系迈入智慧化新阶段。

负责重庆市主城八区120接警、急救出车的指挥、调度。120急救电话开通以来,中心接呼救电话800余万次,急救出车近60万车次,救治伤病员56余万人次,急救咨询和急救援助指导10000余次。

现有装备齐全救护车59辆,承担重庆市3,000多万人民及周边省市等地的急、危、重病员的现场救护和转送任务;承担国家领导人和重要外宾来渝期间的医疗保健任务,以及全市重大集会,各种重大赛事活动的现场保障任务;组织、协调、指挥重大灾害性事故的医疗救援。参加“非典、新冠”疫情;汶川、玉树地震;开县井喷;大型车祸、矿难等突发公共事件救援1000余次,完成上级指令性任务6000余次,重要保健任务500多次。先后荣获“重庆市第三届十佳先进班组”、“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青年文明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等荣誉。

专家介绍:

蔡平军

1

主任医师  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院前急救部主任 ,长期从事院前急救工作,组织和参与重大活动现场急救医疗保障任务、大型灾难事故的抢救、转运工作,以及急救常识的社会普及培训等工作;发表论文10余篇,参编《急救知识手册》《院前急救人员培训教材》《公众卫生应急技能培训教程》等多部专著,多次荣获中共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委员会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担任中国医院协会急救中心(站)管理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创伤外科医师分会灾害与创伤急救医师专委会委员、重庆市创伤学会院前创伤急救学组组长等学术团体任职。

张颖

2

主任药师,医学硕士,医院科研科科长,医院“智慧医院工作组”成员,参与医院“视频120报警系统”“智慧重症移动救治平台”等项目的研究和推广,以及全市120“急救一张网”的建设工作。主持厅局级级以上科研项目4项,参与国家级、省部级多项,发表论文10余篇,获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6项,软件著作权4项,并有3项研究成果获得重庆市科技成果认定。

钟淼

3

主任医师,医学硕士,教务科科长。担任中国女医师协会急诊专委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青年医师协会委员、重庆市老年学学会老年保健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重庆市急诊医学质量控制中心秘书。有丰富的临床和科教管理经验,擅长心血管疾病、老年性疾病的诊治。主持并完成重庆市卫计委科研项目1项,参研国家级、省部级项目多项,发表论文10余篇, 参与《急性胸痛-临床思维和诊疗策略》《重庆市急诊医学质量控制与评价标准》等专著、标准的制定。

文永生

4

副主任医师  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院前急救部急救小组长 ,从事院前急救工作20年,长期参与日常急救外以及四川汶川、青海玉树、云南鲁甸地震等重大灾害事故的现场急救及转运,参与重大活动医疗保障以及直升机航空救援转运任务等,发表论文数篇,多次荣获中共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委员会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颁发的重庆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是中国卒中学会急救医学分会第二届委员会委员、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航空医疗救援学组委员。

曾涌

5

主治医师  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院前急救部 ,长期从事院前急救工作,参与日常急救、危重病人转运;突发事件救援;医疗保障。获得重庆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先后在国内专业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篇。是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队员、重庆市健康促进委员会委员。

蒋武

6

主治医师,大学本科学历,从事临床医疗工作10余年。对院前急救常见病、多发病及危重病人转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主要从事院前急救工作,参与日常急救及突发事件的救援和医疗保障,重庆市医学会创伤学分会院前创伤急救学组委员,获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项。

冉刘江

7

主治医师,河北医科大学本科毕业,医学学士,国家应急救援队队员,从事临床医疗工作近10年。对急诊、急救、各类灾害事故救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擅长急性呼吸衰竭、心衰、脑血管意外、各种创伤及心脏骤停等各种急危重的抢救及治疗。发表专业学术论文数篇。 

责任编辑:张明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