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州区委六届六次全会指出,要健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长效机制,深化强村富民综合改革,更好助力农民增收致富。
聚焦助农增收致富,恒合土家族乡锚定“3710”改革发展总体架构,全方位推动“云上恒合”“恒合土家原乡”区域公共品牌建设,以品牌化带动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农业产业由各管一摊的“独角戏”变成齐心协力的“大合唱”,越来越多的“恒合农品”成为带动农民致富的有效途径。
“恒合土家原乡”香肠。
整合资源 土特产组团闯市场
眼下正是熏制腊肉的时候,位于恒合土家族乡箱子村1组的土家福腌腊制品加工厂进入了生产旺季。车间内,工人们手脚麻利地分割猪肉、调制配料、灌装、腌制、烘烤烟熏、打包装箱,现场忙而有序。
土家福腌腊制品加工厂由区级龙头企业重庆土家福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主办,总占地约110亩,主要生产加工各类香肠、高山腊肉、腌腊肉制品等,一年产量70多吨,主要销往浙江、广州、深圳等地。
“我们生产出来的腊制品,包装统一用的‘恒合土家原乡’这个品牌,有了品牌效应,我们的产品不愁销,这段时间每天订单不断。”说到火热的销售情况,重庆土家福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许兴伟喜上眉梢。
许兴伟口中的品牌指的是“云上恒合”“恒合土家原乡”区域公共品牌。恒合土家族乡是万州唯一的市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乡镇,近年来,该乡念好“山字经”、种好“摇钱树”,围绕八一粮油、鸿凤特色水果、凤安高山有机蔬菜、五星生态茶叶、水口特色中药材、玉都优质烤烟基地六大种植示范基地,打造大米、茶叶、水果、粮油、蔬菜等恒合生态农特产品矩阵。
这些优质农特产品如何更好“出圈”?打造区域公共品牌是关键一招。
为进一步做好“土特产”文章,恒合土家族乡成功创建“云上恒合”“恒合土家原乡”两个区域公共品牌,成为助推恒合土家族乡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有益探索。
“我们在做大做强区域公共品牌影响力的同时,突出产管结合,从产前的节肥、节药,到生产时的质量监管、产品检测,再到展销环节的动态管理,一系列的强监管机制和行动,保障我们的农产品品质。”恒合土家族乡乡长蒲刚说。
现在,恒合土家族乡通过区域公共品牌的创建与运营,破解了农特产品品类多而散、主体多而小、市场竞争力弱的难题,只要符合质量标准的农特产品,经申请许可,均可使用“云上恒合”“恒合土家原乡”两个区域公共品牌,为原本单打独斗的绿色优质农特产品搭建了推广和服务的平台。
强链延链 夯实农业品牌基础
如何让更多农特产品插上区域公共品牌的翅膀?恒合土家族乡的做法是:全品类打造、全链条运营、全方位带动。
眼下正是稻米加工的旺季,在重庆良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恒合大米加工厂,厂房内机器轰鸣,自动化生产线马力全开,工人们忙着分装、发货,一袋袋优质的恒合高山大米从这里端上百姓餐桌。“我们这条全自动智能化的生产线一天的加工量在20吨左右,从水稻的清理、脱壳、碾米,到最后变成大米,一共经过十几道工序。”恒合大米加工厂厂长张贵树告诉记者。
今年初,重庆良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恒合土家族乡鸿凤村、箱子村共流转高标准农田1200亩种植水稻,经过几个月的精心管护,水稻喜获丰收,随即,重庆良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成为恒合首个吃螃蟹的企业——开设大米加工厂。
今年10月,一个占地1200平方米的大米自动加工厂在鸿凤村3组落地建成,随着自动化生产线马力全开,经过精深加工环节的稻谷晶莹剔透、色泽饱满,经过灌装、封袋等环节,变成一袋袋包装精美的恒合高山大米。
“虽然我们是首次尝试做大米加工销售,但是因为有‘云上恒合’这个区域公共品牌,我们的大米很快就打开了销路,现在可以说是供不应求。”张贵树兴奋地说道。
使用区域公共品牌,不仅为重庆良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大米打开了销路,更提高了附加值。
“以前我们卖谷子3.6元一公斤,现在我们把好品质源头关,再借助‘云上恒合’品牌效应,我们的大米‘身价倍增’,有赚头,有销路,明年我们还要扩大产量。”张贵树激动地说道。
从田间的一粒稻谷,到市民餐桌上的一粒米,这仅是恒合延长农业产业链,夯实农业品牌的一个缩影。
在生产端,恒合制定生产标准,覆盖大米、蔬菜、水果、茶叶等产业,形成了从生产、加工到包装、流通、消费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在加工端,大力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打造腊肉、香肠、牛肉等多款特色产品,通过延伸产业链,实现从种植到销售的全链条监管,有效把控产品品质。
创新营销 提升农业品牌影响力
“直播间的亲们,这是恒合的腊肉,烟熏咸香、肥而不腻,味道一绝,快点下单吧!”伴随着带货主播们的热情介绍,直播间涌进了大量的消费者,这是2024年教育部在重庆三峡职业学院举办“消费帮扶金秋行动”农特产品供需推介展销会上的生动一幕。
今年,恒合土家族乡像这样的展销会已开展3场,越来越多的恒合土特产通过展销会“请进来”“走出去”,并随之进入千家万户的餐桌。
参加展销会,只是恒合土家族乡加大农产品品牌宣传推广的举措之一。为打开“山货”出山的渠道,该乡通过线上线下、外引内培多维发力,提升品牌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首先,借助市教委帮扶集团调动各方资源,创新建立校村、校企订单合作模式,拓宽农副产品销售渠道。其次,积极搭乘农业农村“数字化”“现代化”快车,打造云上恒合·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以及“云商恒合”电商销售平台,采取“企业+农户+电商”模式,整合加工、包装、品牌、销售环节,为恒合土特产打开市场。
“今年,通过‘云商恒合’电商销售平台,和云上恒合·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售出的农特产品已经达到500多万元,预计全年销售额能达到800多万元。”云上恒合·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销售负责人唐田告诉记者。
在区域公共品牌效应的驱动下,恒合土特产成为富民“抢手货”,联农带农成效明显。
“我们养的鸡,根本不愁卖。”不久前,在“恒合土家原乡”区域公共品牌的助力下,八一村养殖大户吴代清养殖的1300多只林下生态鸡很快被抢购一空,收入近20万元。
不同的场景,同样的喜悦。枫木村养牛大户徐玉华将自家养的高山有机牛肉挂到“云商恒合”电商平台,不仅提高了自家牛肉的知名度,也为牛肉销售打开了销路。
如今,恒合土家族乡的一批批优质农特产品在区域品牌的“加持”下,走出田间地头,走向了广阔的市场。
记者 陈星 普涵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