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经济网

三部曲:“做大”粮田 优化品种 擦亮品牌 ——对重庆粮食安全的调查与思考(下)
2022-03-21 07:00:05    作者:彭瑜 陈维灯      来源:重庆日报     

相关报道

“巴掌田”里端稳“饭碗” ——对重庆粮食安全的调查与思考(上)

插秧时节即将到来。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三星乡石星村大梁子梯田层层叠叠,甚是壮观。

然而,就在前几年,这些稻田还有不少处于撂荒状态。去年,三星乡推动复耕,准备利用这些良田,把“三星香米”品牌做响。

土地撂荒直接影响粮食安全和农业经济健康发展。重庆“馒头山”“巴掌田”“鸡窝地”多,生产条件差、收益低,加上农村人口老龄化等原因,导致部分区域和季节性撂荒现象依然存在。

近日,重庆日报记者走访了部分区县,就盘活撂荒地、推广优质品种、提高种粮收益等问题,进行采访调查。

“做大”粮田:宜机化改造推动规模化耕种

“宜机化改造、耕种规模化、科学化种植,才是出路。”洞子口村土地撂荒面积一度超过1/3,去年推进5000亩地块宜机化改造,已成功吸引一批大户前来发展优质粮油规模种植

“我市对土地撂荒问题高度重视,多年来采取了不少措施。”市农业农村委粮油处二级调研员安传林介绍。

3月9日,市农业农村委出台了《加强耕地撂荒排查整治利用工作方案》,对全市撂荒一年以上的耕地情况开展全面排查,标识每一块撂荒耕地的承包户、位置、面积、类型等信息,逐户逐地块分析撂荒原因。在对耕地撂荒和盘活利用撂荒地基本情况摸清底数后,我市将制定统筹利用撂荒地的具体方案,比如对10亩以上集中连片的撂荒地落实乡镇长包片责任制,挂图作战,引导复耕复种。同时,通过政策引导农民复耕撂荒地,对长期撂荒的停止发放补贴,返乡创业优先给予一次性创业补贴。

巫溪县双阳乡七龙村有耕地2500多亩,其中有500多亩处于季节性撂荒。村党支部书记唐梅玲认为,土地零散贫瘠,无法进行机耕,收益太低,是当地土地撂荒的主因,村里一直在想办法盘活这些撂荒地。

“宜机化改造、耕种规模化、科学化种植,才是出路。”市农业农村委农田建设处副处长周能介绍,通过农田宜机化改造,连通田块,陡坡变缓坡,对不规则田块进行条状田块改造,修筑起水平梯田或坡式梯田,可从客观上改善这些地块的耕种条件,从而吸引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社会资本来复耕复种或者流转土地,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出效益。

永川区金龙镇洞子口村有耕地5999.6亩,土地撂荒面积曾一度超过三分之一。去年,全村整村推进5000亩地块宜机化改造,盘活了撂荒地,村民种植积极性大幅提高。目前,已有8位种植大户在村里流转土地种植蔬菜和优质粮油。

“做优”品种:粮食增产的“捷径”

“重庆需要耐热、耐冷、耐瘠薄、耐旱、抗病虫的优良新品种。”得益于良种推广,去年全市粮食大面积单产达每亩361.9公斤,创历史新高

种子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实施种业振兴计划是迅速提升农业生产能力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我市立足山地特色,通过不断创新,提升品种品质,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

3月10日,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推荐了35个优质粮食作物主导品种,涉及杂交水稻、杂交玉米两大类。这些主导品种不仅具有产量高、抗病性强等特点,还能很好适应重庆不同地域和地形地貌。

“重庆就需要耐热、耐冷、耐瘠薄、耐旱、抗病虫以及适宜机械化耕作的新品种。”市农业农村委种业处副处长杨涛称,重庆对农作物品种的要求呈多样化趋势。比如在高榜田,需要种植抗旱的水稻品种;在冷浸田,需要耐冷性好的品种;在沿江河谷地区,需要耐水淹的品种;在一些不透风的湿热小气候地区,需要抗病性强的品种。

重庆气候存在寡照、高温两大特点,寡照导致水稻生长光合作用不足,高温则将“逼熟”水稻。即便国内优质大米品种来到重庆也会“水土不服”,比许多其它地方优质稻种的生长时间要短10至20天。重庆稻区也因此被认为是全国稻米品质改良难度最大的稻区之一。

“只有自主选育出对抗高温寡照的稻种,才能解决问题。”十余年来,市农科院水稻所副所长李贤勇率团队自主培育出了“神9优28”品种,平均亩产628公斤,实现了一级米稻种零的突破,“这个品种不仅耐高温、产量高、抗病性强,还特别适宜淹水直播。”

今年,铜梁区平滩镇种粮大户王宜第三次选择种植“神9优28”。他说,这个水稻品种米垩白度从8%下降到4%左右,外观更晶莹剔透;加工后的整粳米率也从60%提高到75%,损耗更少。

梁平区碧山镇龙桥村水稻种植大户蒋丽英前几年一直种植一个老品种,这个品种水稻植株高,抗倒伏能力弱,机械化收割很成问题。2019年改种“精两优1212”后,水稻平均亩产能达到1300斤。

“解决本地问题”已成为重庆育种导向。2021年,市农业农村委组建了水稻、玉米、薯类、豆类、油料、蔬菜、果树、猪、草食牲畜、家禽10个种业科企联合体,开展科企联合育种攻关,集中破解一批育种难题,培育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新品种。

市种子站相关负责人表示,得益于新品种的推广,去年全市粮食大面积单产达每亩361.9公斤,较上年提高近2公斤,单产创历史新高。尤其是水稻新品种贡献突出,“十三五”期间,重庆通过水稻品种创新,先后选育包括“神龙优288”等4个优质稻品种,推广面积65%以上,平均亩产598公斤,相比“十二五”,水稻亩产提高5.3%。

打造金字招牌:让好粮卖出好价

不少区县注重粮食品牌打造,促进“好米”变“名米”、“名米”卖“好价”。红土乡打造的“夔门红土米”等系列品牌,每公斤最高价格卖到了50元

奉节县红土乡地处三峡河谷地带,气候湿润,日照时间长,稻田集中连片,土质肥沃,土壤富含硒钾等微量元素。红土乡打造的“夔门红土米”等系列品牌,荣获农业部“优质大米”奖、中国优质稻米博览会“优质产品奖”等大奖,每公斤最高价格卖到了50元。

近年来,重庆不少区县注重粮食品牌打造,促进“好米”变“名米”、“名米”卖“好价”。去年12月,在第二届“三峡杯重庆十大好吃大米”评选活动中,夔门红土米、三星香米、白土高山稻鱼米等10个产品上榜。

“通过两届评选活动可以看出,重庆本地大米品质有了明显提升。”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曾卓华称,近年来,我市大力调整优化水稻品种结构,推广“绿色稻+”高效种养模式与标准化生产技术。去年,全市优质稻品种推广面积639.39万亩,优质化率达64.66%,较2020年提高3.86%。

同时,不少地方还通过粮食生产与文旅结合,延长产业链。

酉阳花田乡土地肥沃、光照好,产出的大米早在明朝时就是朝廷贡米。酉阳农技站副站长李君宝介绍,花田乡依托花田贡米的品牌效应,建成了年精深加工2万吨优质大米的加工生产线,推广水稻+麻旺鸭种养模式,利用旅游资源优势发展乡村旅游,让传统农耕和乡村旅游共同发展,“每年接待游客近10万人次,现在花田贡米供不应求。”

梁平区安胜镇龙印村有3000亩高标准农田,不但打造了高梁山有机大米品牌,还建起了石耕春景区,推出耕春节、万石耕春·梁平农产品潮集。去年,龙印村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00余万元。“我们端稳了粮食饭碗,又吃上了‘旅游饭’。”村党总支书记唐明昌说。

数读·重庆的粮与田>>>

●将制定统筹利用撂荒地的具体方案,比如对10亩以上集中连片撂荒地落实乡镇长包片责任制,引导复耕复种

●针对不同地域和地形地貌,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推荐了35个优质粮食作物主导品种

●组建10个种业科企联合体开展育种攻关,培育了一批突破性新品种

●去年,全市优质稻品种推广面积639万亩,优质化率达64.66%

数据来源:市农业农村委

重庆日报记者 彭瑜 陈维灯 

责任编辑:梁平